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 , 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 , 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

梁山好汉排定座次后 , 转眼之间就到了重阳节 , 宋江大开筵席 , 举办“菊花之会” , 一时间忠义堂上遍插菊花 , 堂前两边敲锣打鼓 , 众头领各就各位 , 觥筹交错 , 笑语喧哗 , 开怀畅饮 。 梁山上的三位才子马麟、乐和、燕青也粉墨登场 , 吹箫唱曲弹古筝 , 一派安乐和谐的气象 。

面对此情此景 , 宋江一高兴又喝醉了 , 这一喝醉不要紧 , 老毛病又犯了 , 这回他不写反诗 , 而是填了一首《满江红》的词 , 道是:

喜遇重阳 , 更佳酿今朝新熟 。 见碧水丹山 , 黄芦苦竹 。 头上尽教添白发 , 鬓边不可无黄菊 。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 。 如金玉 。

统豺虎 , 御边幅 。 号令明 , 军威肃 。 中心愿 , 平虏保民安国 。 日月常悬忠烈胆 , 风尘障却奸邪目 。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 , 心方足 。

宋江写完 , 自我欣赏一番也就罢了 , 他却非要乐和将这首词唱出来 。 乐和刚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 , 就出事了 。

先是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 , 明日也要招安去 , 冷了弟兄们的心!” , 随后李逵睁圆怪眼 , 发起了酒疯 , 大吼道:“招安 , 招安 , 招甚鸟安!”还飞起一脚把桌子踢翻在地 。

按常理 , 闹事的始作俑者是武松 , 李逵同学只是响应 , 不过是言行粗鲁一些罢了 , 但宋江却呼叫左右 , 要把李逵推出去斩首 , 在众头领求情后 , 才饶了李逵 , 送他关禁闭了 。

李逵天不怕地不怕 , 只服宋江 , 是宋江的头号死忠粉 。 武松是宋江的结拜小弟 , 俩人也曾意气相投 , 相见恨晚 。 但宋江与李逵的关系要远远好过了与武松的关系 , 所以宋江要杀李逵 , 实际上是做给武松看的 。

当时 , 宋江对武松是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的:“兄弟 , 你也是个晓事的人 , 我主张招安 , 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 , 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 , 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

仔细分析一下 , 宋江的话有几层意思 。

第一 , 宋江的一声“兄弟” , 是对武松的提醒 。 当初俩人邂逅在柴进庄上 , 其时一个沦为罪犯、流落江湖 , 一个穷困潦倒、寄人篱下 。 宋江对不被柴大官人待见的武松嘘寒问暖 , 关怀备至 , 又是送银子又是做新衣 。 武松对宋江也是五体投地、相见恨晚 。 俩人临分手时 , 武松主动与宋江结拜为兄弟 。

宋江此时是提醒武松 , 你我有兄弟之情 , 何故带头拆我的台?

第二 , 宋江说武松“你也是个晓事的人” , 那是话中有话 。 宋江和武松在孔家庄重逢 , 同睡一榻 , 情同手足 , 宋江邀请武松和他一同到花荣那儿小住 。 武松怕连累宋江和花荣 , 婉言谢绝了 , 只想去投二龙山落草 , 并说了一句十分重要的话:“天可怜见 , 异日不死 , 受了招安 , 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 ”

这句话之所以重要 , 是因为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主张的是武松 , 而不是宋江 。 宋江说武松“你也是个晓事的人” , 其实是在暗示武松 , 当初是你提出“招安” , 现在又反对招安 , 你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第三 , 宋江责问武松:“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意思很明白 , 我要招安 , 是为弟兄们的出路考虑 , 你武松反对招安 , 那是你个人意见 , 你能代表众人的看法吗?

说得严重点 , 宋江内心里并不想轻易放过武松 , 即便没动杀心 , 那也是很想给武松一个教训 。 不过鲁智深的一番话 , 让宋江迅速冷静了下来 。

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 , 蒙蔽圣聪 , 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 , 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 , 便拜辞了 , 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 ”

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 , 只被奸臣闭塞 , 暂时昏昧 , 有日云开见日 , 知我等替天行道 , 不扰良民 , 赦罪招安 , 同心报国 , 青史留名 , 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 , 别无他意 。 ”众皆称谢不已 。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 , 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

鲁智深的仗义直言 , 打消了宋江教训武松的想法 。 鲁智深是三山派系的一号人物 , 在梁山上颇有号召力 , 宋江还是很忌惮的 , 于是宋江转而解释了一番 , 并强调“别无他意” 。

“别无他意”究竟是何意?就是没有为难你们的意思 , 你们不要多想 。 深究一下 , 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其实宋江并没有放下这件事 , 所以第二天当众人引着李逵到堂上向宋江请罪时 , 宋江喝道:“我手下许多人马 , 都是你这般无礼 , 不乱了法度?且看众兄弟之面 , 寄下你项上一刀 , 再犯必不轻恕 。 ”

这话表面是对李逵说的 , 实质上是说给武松听的 。

此后 , 宋江如愿实行了招安 , 并带领梁山好汉东征西讨 , 武松虽也参与其中 , 但再也得不到宋江的信任 , 兄弟俩很少有交集 , 情分也越来越薄 。

宋江、武松最后一次相见是在六和寺 , 其时武松已在征讨方腊时被包道乙暗算 , 砍去一臂 , 成了废人 。

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 , 不愿赴京朝觐 。 尽将身边金银赏赐 , 都纳此六和寺中 , 陪堂公用 , 已作清闲道人 , 十分好了 。 哥哥造册 , 休写小弟进京 。 ”

宋江见说:“任从你心 。 ”

任从你心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想咋的就咋的 , 我不管了 。

面对已成废人的武松 , 宋江没有表达一丝同情 , 也没有说一句安慰话 , 一句“任从你心” , 就把武松打发了 。

非但如此 , 林冲风瘫后 , 留在六和寺 , 宋江还让武松去照顾林冲 。

宋江被害后 , 吴用和花荣双双吊死在宋江坟前 , 那么武松得知宋江的死讯会作何感想呢?书中没有交待 , 估计武松不会有多么伤痛感怀 , 因为他们二人早已形同陌路、恩断义绝 。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 , 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

那么 , 曾经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 , 为何到最后却分道扬镳?

其一 , 在招安问题上 , 俩人产生了严重分歧 。

当初宋江和武松在孔家庄分手时 , 武松对宋江说:“天可怜见 , 异日不死 , 受了招安 , 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 ”

宋江对武松提出的招安想法非常认同 , 并说了一段很暖心的话:“入伙往后 , 稍戒酒性 , 如得朝廷招安 , 你便可撺辍鲁智深、杨志屈从了 。 日后可是在边上 , 一刀一枪 , 赢得封妻荫子 , 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 , 也不枉为人一世 。 ”

但人算不如天算 , 武松上了二龙山后 , 不但没有劝说鲁智深、杨志二人招安 , 反而受到鲁智深的影响 , 成了反对招安的急先锋 。

其二 , 两人不同的出身 , 决定了他们完全不同的志向 。

武松出身草根 , 属于贫苦阶层 , 一生所追求的无非是丰衣足食 , 有尊严的活着 。

同样是反对招安 , 武松和李逵是有区别的 。 李逵反对招安 , 是要把皇帝拉下马 , 让他的宋江哥哥坐上皇位 。 武松反对招安 , 并没有要改朝换代的意思 , 他只想保持现状 , 和众头领在梁山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

宋江是乡村富二代和刀笔吏出身 , “自幼曾攻经史 , 长成亦有权谋” , 所以他不甘平庸 , “敢笑黄巢不丈夫” 。 他选择招安 , 是为梁山众兄弟寻找出路 , 更是为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 , 那便是报效朝廷 , 建功立业 , 赢得封妻荫子 , 青史留名 。

不同的志向 , 决定了他们最终走不到一起 , 分道扬镳是必然结果 。

其三 , 征讨方腊梁山好汉十损其七 , 武松对宋江彻底绝望 。

攻打江南方腊一役 , 梁山好汉损兵折将 , 死的死 , 伤的伤 , 跑路的跑路 , 原来那种笑语喧哗、亲如一家的快乐场面不复存在 。 特别是鲁智深坐化六和寺 , 更是让武松心灰意冷 。 武松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宋江的招安 , 认为宋江为了自己的前途 , 使兄弟们变成了毫无价值的炮灰 。 武松不愿赴京朝觐、接受封赏 , 固然是他看透了官场黑暗 , 看淡了人生得失 , 但更主要的还是对宋江彻底绝望 。

若干年后 , 当武松回首往事时 , 不会因没有做官而悔恨 , 也不会因没享受荣华富贵而羞耻 , 因为他活到了八十岁 , 而宋江呢?他已长眠蓼儿洼四、五十年了 。

选择即命运 , 宋江和武松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 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 孰对孰错?谁能说得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