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首先声明 , 我没有任何贬低诸葛亮的意思 。 因为诸葛亮毕竟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物 。 他定益治蜀 , 治民有道 , 是蜀汉地区有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治军严明 , 刑法峻而不酷 , 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可借鉴的东西;东联孙吴 , 南抚夷越 , 在外交方面也给人以诸多启示;尽心事业 , 鞠躬尽瘁 , 使自己为人处世的高尚精神垂于后世;还有为官清廉 , 聪明睿智 , 长于巧思 , 崇尚节俭 , 全心为国 , 不谋私利 , 均令后人叹服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

但是 , 诸葛亮毕竟是人而不是神 , 也有他的局限和失误 。 具体分析 , 有以下几点:

一、善大谋而不谙军旅征战 。

就诸葛亮为刘禅所作的《伐魏诏》及他的《出师表》 , 不难看出诸葛亮当时已经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 自认为是正义之师 。 他率领大军讨伐魏国 , 以优于魏国关中防守兵力的数量讨伐魏国 , 却始终不能得志 。 第一次出兵失败后 , 嗣后敌方增加了兵力 , 己方挫伤士气 , 虽然偶有小胜 , 但再也不能发动有规模的战争了 。 不仅灭魏的梦想破灭 , 就是犯边略地亦属困难 。 以后用兵 , 都是在尽忠王事 , 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的心境下进行的 ,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损耗国家实力 , 致使蜀汉开始走下坡路 。 换言之 , 这场由诸葛亮主动发动的战争 , 伤亡大 , 得利少 , 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

二、执法随意 。

陈寿说诸葛亮“科教严明 , 赏罚必信 , 无恶不惩 , 无善不显” , 自然有其道理 。 但回护了他曲法枉法、执法不公的一面 。 据《后主传》注引《魏氏春秋》说:“初 , 益州从事常房行部 , 闻褒将有异志 , 收其主簿案问 , 杀之 。 褒怒 , 攻杀房 , 诬以谋反 。 诸葛亮诛房诸子 , 徙其四弟于越嶲 , 欲以安之 。 褒犹不悛改 , 遂以郡叛应雍闿 。 ”可见诸葛亮处理朱褒谋反一事的方法是非常错误的 。 除此之外 , 诸葛亮“宽法”对待法正 , “枉法”对待彭漾、刘封、廖立等 , 都是执法随意的表现 。 至于对待在蜀国地位仅次于己的大将李严 , 是否存心剪除 , 虽不能断定 , 却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 历史证明 , 历代同受遗诏辅政者 , 最终权利都是集于一人 , 其他能如李严全其身者 , 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

三、处事不公 , 用人不明 。

诸葛亮一生重视用人 , 主张尚贤 , 史书上也颇有称道 。 然而这只是事实的一方面 , 另一方面也是非常清楚的 。 这主要表现在他重用“狷狭成性”的杨仪 , 错用“言过其实”的马谡 。 此外 , 对人对事不讲原则 。 比如他明知关羽自傲的缺点 , 却有意给其戴高帽子 , 从而进一步助长了关羽高傲自负的发展 , 贻误军机 。

四、没有认真在提高刘禅的素质上下功夫 。

刘禅固然愚钝 , 是扶不起的阿斗 , 但诸葛亮仅仅止于不篡位 , 而没有让他得到为政的实际锻炼 。 所以 , 一旦诸葛亮死去 , 蜀国便无法再振了 。

刘备在成都的为政时间十分短暂 , 根基不深 , 没有来得及培养和建立起坚强的领导核心 。 对于刘禅 , 少不施教 , 等到立为太子的时候 , 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和迫切 , 但此时为时已晚 。 两年后刘备病死 , 文未深修、武未得练的刘禅便当了皇帝 。 刘备深知儿子无能 , 难以支撑发展蜀国的局面 , 不得不“托孤”于诸葛亮 。 而诸葛亮却没有能真正理解刘备的本意 。 他将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发展蜀国的事业上 , 并没有致力于提高刘禅的素质 , 也没有把刘禅放在主导地位来辅佐 。 据史书记载 , 刘备在世时 , 诸葛亮尚能为刘禅写《申子》《韩非子》《管子》等 , 试图提高他的素质 。 但刘备死后 , 不仅不见此类事情再现 , 而且面陈策谋 , 除了《出师表》中的一些原则性的话以外 , 便很少见到了 。 关于刘禅的缺点 , 诸葛亮看得一清二楚 , 但却没有早早匡正而任其存在和发展 , 不得不说是诸葛亮的一大缺点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

五、不重视僚属的培养 , 所荐非能 。

诸葛亮执政之后 , 事无巨细 , 咸决于己 , 忽视并妨碍了后继者的使用和培养 。 因此诸葛亮死后 , 执政者也只是原来丞相府的班底 。 蒋腕 , 董允等人 , 均为守成之臣 , 才能自然不及诸葛亮 。 至于蜀国后期其他后继人物 , 历史证明 , 有的世之硕儒 , 文藻壮美;有的修身严谨 , 不谋家产;有的重用坚贞 , 临官忘家 。 但若论定国安邦、辅佐君王的大器 , 有的是过早去世 , 更多的则是才不足称 。

特别要指出的是 , 诸葛亮继承了刘备不重视、培养、使用巴蜀人士的错误思想 。 在蜀国的官员中 , 平、录尚书事和尚书令以上十几人 , 仅仅马忠一人为蜀籍;大将军以上者十数人 , 除王平、张翼、马忠外 , 其他也都是客籍 。 甚至受到诸葛亮赏识的人在后来也没有得到重用 。 如因为对姜维不服就被免除了全部职务的杨戏等等 。

而相对于蜀国后期缺乏人才的情况来说 , 魏过则大不相同 。 魏国的后期也依然还有像辛哔、蒋济、钟繇、高柔、贾逵等足智多谋的大臣以及张颌、郭淮等一批文武双全的大将;及至末年 , 司马昭当政 , 此人本善权谋 , 又有邓艾、钟会受其驱使 , 力量自然非蜀可比 。 在吴国 , 孙权亲政30年 , 顾雍、陆逊等善于谋国强兵之人相继为相 , 再加上拥有长江天堑 , 兵多地广 , 比蜀后亡 , 也是情理中事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

清朝人赵藩曾经写过一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 从古之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喈误 , 后来治蜀要深思 。 ”此说反映了诸葛亮用兵治国的一些情况 , 出言不虚 , 发人深省 , 堪让后人广而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