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 , 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1861年 , 对于大清国和太平天国来说 , 都是非常重要的转折年 。 大清国刚刚通过与英、法、俄三国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 , 割地赔款、屈辱求和而换来了一时的喘气之机 , 然后夺回了被太平军占据的东南重镇:安庆 。 而太平天国损兵折将 , 又丢失了安庆 , 开始转向败亡 。 因此 , 从1862年开始 , 局势对大清国越来越有利 , 而太平天国的败亡开启了加速模式 。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 , 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

慈禧画像

1862年是同治元年 , 当然 , 6岁的同治小皇帝只是个傀儡 , 大权被发动“辛酉政变”的西太后慈禧、东太后慈安、恭亲王奕?三方掌控 , 其中的慈禧最显强势 。 不过 , 慈禧的确比其他二人更擅长政治 , 针对当前的局势 , 刚掌权的她就极力推行两项主张 。

第一是破格重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和其他地方的汉人军事集团 。

就在湘军攻占安庆之后不久 , 朝廷就授权给曾国藩 , 让他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 , 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 。 这个权力已经非常大了 , 节制四个省 , 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一般最多也就管两个省 。 而且曾国藩是汉人 , 大清以前的皇帝是不会重用汉人的 , 就拿前任咸丰帝来说 , 因为猜忌 , 都会把刚给了曾国藩的署理湖北巡抚(还是代理)一职收回 , 而胡林翼是因为结交满人官文 , 把功劳全让给官文 , 同时 , 咸丰帝也认为有自家人官文在武昌盯着 , 比较放心 , 胡林翼这才当上了湖北巡抚 。 因此 , 慈禧掌权后 , 算是打破了这一桎梏 。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 , 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

曾国藩自然领略到了这一变化 , 于是大力推出左宗棠 , 左宗棠也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转机 。 1860年 , 左宗棠受令招募了5000人 , 组建楚军 , 不过此时左宗棠还是以四品京堂候补的身份 , 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 。 1861年末 , 曾国藩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 , 让左宗棠独成一军去打浙江 。 1862年1月 , 朝廷降旨应允 , 左宗棠一下子由四品跃升为从二品的地方大员 。 而且仅过一年 , 左宗棠就成了闽浙总督 , 这是后话 。

当然 , 这还不够 , 也就是1862年的初春 , 曾国藩又推出自己的学生李鸿章 , 帮他组建了淮军 。 然后 , 于3月疏荐李鸿章为江苏巡抚 , 朝廷又批准了 , 先让他候补 , 不过 , 下半年就给他转正了 。

自此 , 曾国藩的湘军集团总公司一变为三 , 生出了另外两大公司 , 而且各自不断壮大 , 从而并驾齐驱 。 慈禧主导的这项主张无疑极其有效的 , 试想 , 太平军原本对抗湘军一个对手 , 就已经是节节败退了 , 现在骤然又多出楚军、淮军两大强劲对手 , 那就差不多要进入超过三倍速的灭亡模式了 。

而慈禧不仅于此 , 她还发出了更具杀伤力的招术 。

第二 , “借师助剿”

1862年2月8日 , 慈禧以同治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 , 正式宣布了“借师助剿”的政策方针 。

其实 , “借师助剿”这个方针是没那么容易敲定的 。 早在太平军打到长江边上时 , 有人就建议过朝廷请求洋人军舰担任助攻 。 但大部分官员是反对的 , 因为天朝不能让西夷取笑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 天朝受了屈辱 , 心里恨西夷 , 虽然打不赢他们 , 但自尊心还是要有的 。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 , 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

而洋人的态度呢?还真不是大清想请他们出手就出手的主 , 他们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 , 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 , 和洋人有交流和沟通 , 洋人也一时判断不出大清国和太平天国谁赢谁输 , 不敢随便押宝 。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 《北京条约》签订 , 惨败的大清国承诺了英、法等列强无比诱人的利益 , 所以英、法等列强为了保住这个利益的提供者 , 才会突然转变态度 。 如果大清国被太平天国灭了 , 或者打到穷得只剩裤衩了 , 那还捞个屁利益呀?同时 ,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和李世贤兄弟正在鲸吞浙江、江苏、上海之地 , 特别是上海 , 李秀成率军攻打上海 , 这就等于把手伸进了洋人的口袋 。 对于洋人来说 , 大清国和太平天国谁对谁错 , 这不关他们屁事 , 他们只关心在华的利益 , 谁给利益 , 谁损害利益 , 这些才是关键 。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 , 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

签订《北京条约 》油画

事态的发展 , 离不开利益的驱动 。 因此 , 英、法等国撕下了中立的伪装 , 坚决拥护大清国“攻剿发逆” , 并且答应出兵 , 做一名伟大的助攻手 。

1862年3月 , 原由美国华尔统带的“洋枪队”改名为“常胜军” , 扩编为5000人 , 7月 , 在宁波组建3000人的“常捷军” , 这些军队都由洋人担任军官和教练 , 装备当世最先进的洋枪洋炮 , 然后杀向太平军 。

不光如此 , 还提供洋枪洋炮给各路清军 , 特别是李鸿章的淮军 , 进入上海后 , 鸟枪换炮 , 武器装备甩出湘军几条大街 。

而对于太平天国来说呢 , 清廷的“借师助剿”非常致命 。 原本洋人中立 , 不仅对付清军要轻松得多 , 而且花点钱还能从洋人手里购买大量的洋枪洋炮和一些战备物资 , 而洋人和清军联手之后 , 不仅是先前的这一切骤然失去 , 而且还多一个强劲对手 。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历史悲歌里的1862:大清慈禧两策齐下 , 太平天国倍速败亡!// //

《太平天国 》影视截图:崩溃

总的来看 , 1862年 , 以刚掌权的慈禧为代表的清廷打出了两手好牌 , 或者说出了两大绝招 , 招招要命 , 先按湘军的模式复制了淮军、楚军 , 让太平军加速败亡 , 同时又“借师助剿” , 才一年多时间 , 就让太平天国从只有湘军一个大对手 , 变成了湘军、楚军、淮军、洋军(常胜军和常捷军)四大劲敌 。 试问 , 太平天国怎么能招架得住?更糟糕的是 , 此时的太平天国遭受了安庆惨败 , 损兵折将 , 陈玉成又被俘杀 , 自身实力大降 , 而对手实力数倍猛增 , 所以就只能以十倍速败亡了 , 再无翻盘之力 。 仅仅撑了两年 , 到1864年 , 太平天国就灭亡了 。

当然 , 虽说慈禧推出的“借师助剿”之策厉害 , 但这并不值得歌颂 , 反而需要批判 。 毕竟清廷对外丧权辱国 , 奴颜婢膝 , 对内压迫民众、镇压民众起义 , 还花钱请外国列强来帮助自身屠杀同胞 , 这是令人齿冷的 。 相比之下 , 更需要帮助的太平天国却能严词拒绝洋人的染指和干涉 , 高下立判 , 这也是它能载入历史 , 并且能其历史作用被肯定的重要原因 。

参考资料: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 赵尔巽《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