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脑袋的倡议书\杂文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拍脑袋的倡议书\杂文

昨天,微信群里转发某上级文化部门的倡议书 , 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冠状肺炎病毒面前 , 尽一个艺术家的风范 。 用文学、摄影、书法、绘画、小品、微视频等形式 , 表现正能量 , 讴歌抗战在病毒第一线的白衣使者和英勇人物 。 乍一看 , 这种倡议书无可非议 , 但就目前这种非常时期 , 却明显欠妥 , 是一种拍脑袋不负责任的行为 。

记得2003年那场非典 , 我不知天高地厚 , 还在广东地区的深圳、佛山、东莞出差来往 。 有一次从中山市坐车去东莞市的大巴车上 , 邻座的一位乘客从一上车就咳嗽到东莞 。 回来后自己担心被感染 。 过的几天 , 看非典形势严峻 , 从广东跑到三亚这片净土 , 相安无事 。 尔后又参加几次摄影创作 , 十几个人去大小洞天、天涯海角、大东海等地方 , 一个人影也不见 。 那时 , 海南是一片净土 , 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担心出门被感染 , 自觉地待在家里 , 度过了难关 。

那时《中国青年报》摄影采访人员贺延光 , 《中国日报》摄影采访人员王文澜身背照相机 , 出没于各种非典场合 , 几次与鬼神擦身而过 。 汶川地震 , 《中国日报》两名采访人员黄一鸣和火炎 , 分别代表海南和广西参加抗震救灾的拍摄工作 。 他们几次致自己的生命于度外 , 记录下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瞬间 。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 , 并没有亲历战场 , 而是事后采访战士的英雄事迹而写出的作品 。 由此可见 , 在国家面临重大战争、自然灾害面前 , 记录下这些历史足迹 , 基本上都是身经百战 , 富有经验的采访人员 。 而且他们身负国家重任 , 又在有关部门的统筹安排指导下工作 , 才得以采访成功 。

据说二战美军诺曼底登陆的战役 , 当时没有历史影像 。 后来美军为了重现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 , 重新组织了以当年部队为蓝本 , 进行一次真枪实弹的抢滩登陆战斗 。 虽然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浩大而严酷的战争场面 , 影像是保留了下来 , 却没有历史意义 。 有时候 , 影像的缺失往往是不重要的 , 重要的是如何赢得了这场战争!何况现在 , 手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 完全可以替代照相机的功能 。 人手一机 , 个个都是摄影人 。

自大年初一晚上《新闻联播》传达了中央高层的意图 , 现阶段就是打赢这场无硝烟的人民战争——即新冠状病毒 。 而且再三发文 , 不串门、不聚餐、不拜年 , 关闭一切娱乐场所 。 省市界高速路都进行交通管制 , 乡镇小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出 , 武汉封城 。 等等这些措施 , 新中国建立至今可曾见过?

那么昨天这份倡议书 , 发动艺术家们去宣传 , 去讴歌抗击疫情的广大医务人员 。 艺术家们要采访创作 , 来源于生活 , 深入生活 。 如果说文学 , 美术 , 书法可以在家里构思创作 , 那么摄影却是非跑到户外采风创作不可!或者哪来的一线资料?假如一个市里的广大文艺家们分头行动响应这份倡议书 , 那么是不是给目前爆发期最严重的关键时刻添乱添堵?殊不知 , 一人在动车或飞机上被感染 , 就会连累几百人集体隔离 。 三个人从武汉到我区回家过年 , 发现被感染病毒 , 我区十几万人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 几条道路被封?几家酒店、几家商户被迫关门?既然这份倡议书面向全国 , 是否也是在鼓励武汉的艺术家们也走出城门 , 走出居家 , 四处采风创作?

我真希望 , 有关部门在出台这种倡议书的时候 , 是否考虑到现实情况和现行规矩 。 别再一时头脑发热 , 拍拍脑门 , 就发个倡议书 。 害人误己 , 自欺欺人!

2020年2月1日于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