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临近《三国志14》发售 , 其系列经典的武将单挑画面 , 又一次浮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 。 那两兵对垒 , 轻骑单出 , 然后刀光剑舞的对决场面当然最能刺激玩家的肾上腺素 , 但当我们翻开史书 , 这样的场景真的曾在历史上出现过吗?换言之 , 在真正的古代战争中 , 真的会因为单挑 , 而决定胜负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三国志14》单挑画面

谁单挑谁憨憨

若我们翻开史书 , 检索“单挑”这一关键词汇的话 , 你会惊奇的发现 , 结果当中 , 其实并没有多少生死交战的荡气回肠 , 更多的是单挑未遂 。 其中最为典型的 , 就是楚汉争霸期间 , 项羽对刘邦的邀战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当时恰逢楚汉两军河南对垒 , 由于战前准备不够充分 , 楚军陷入了粮草不继的状况 。 为逼迫汉军出战 , 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 , 并扬言要烹掉老头 , 可刘邦却不为所动 , 甚至说出了“分我一杯羹”的千古雷句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可就算是这样 , 楚霸王仍不死心 。 他以天下动乱为题 , 说这世间百姓的疾苦 , 皆因楚汉的的争斗 , 若为大丈夫 , 他们当应以单挑分出胜负 , 还天下一个安宁 。 刘邦却仍不接招 , 笑答“吾宁斗智 , 不能斗力 。 ”之后二人的结局 , 也不必多说 。 但试想一下 , 若刘邦应了项羽的邀战 , 令天下大势决于一场单挑 , 那到底是愚蠢 , 还是明智呢?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在笔者看来 , 虽没有成为项羽口中的大丈夫 , 但刘邦的选择 , 才是胜者该给出的答案 。 毕竟兵者乃国之大事 , 死生之地 , 存亡之道 , 其关系的 , 可不仅仅是两人的命运 , 而是其身后千万人的命运 。 但有趣的是 , 在春秋时期 , 的确曾有过以间接单挑左右战争胜负的案例 。

士气与飙车

在时间更早的春秋时代 , 但凡发生战争 , 领军贵族就会在战前进行“致师” 。 他们会驾驶战车 , 冲入敌阵 , 然后迅速返回 , 以鼓舞友军的气势 。 为了不让敌人的气焰过于嚣张 , 被“致师”的一方也会进行相同的行为 , 但只要分出结果 , 双方的士气就会出现失衡 , 战局也被大幅度的左右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 其实和春秋时期的兵员构成 , 有极大的关联 。 因为在那时 , 战争尚未成为集团化军事部队的相互对抗 , 其士兵多是临时上阵的农民 , 他们没有充足的军事素养 , 大部分甚至都没接受过训练 , 而指望这样的部队 , 去打逆风局 , 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 所以“致胜”带来的士气影响 , 就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不过 , 随着战争的频发 , 职业军队渐渐成为了主流 , 战争也升级为了从军备再到生产力、技术、战术、部队素养等多层次的对抗 , 致胜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而在集团化的军事对抗中 , 将领的个人勇武 , 越来越失去意义 , 反而是策略和智谋 , 开始左右战争的胜负 , 因此 , 他们渐渐成为了军队的灵魂人物、胜负的关键 。 而为了安全着想 , 也为了命令的发布 , 将领常会坐镇中军 , 在重兵保护的情况下统筹全局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在这种情况下 , 双方将领都很难相见 , 单挑之事 , 自然也难以发生 , 但有趣的是 , 就算是在这般谨慎的情况下 , 之后的历史里 , 也偶尔也出现过几次“单挑”的真实案例 。

真实的单挑与虚假的单挑

后世人们心中的单挑 , 其实也有扎根在现实基础上的源头 。 在古代战争之中 , 双方从出发再到布阵再到交战 , 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但是当步兵们慢悠悠列队布阵的时候 , 骑兵可不会闲着 。 双方将领往往会在交战之前 , 派出小股的骑兵部队骚扰、侦查以及反骚扰侦查 , 而此类小规模冲突 , 就可以算是单挑的部分原型 。 定军山黄忠阵斩夏侯渊 , 就属于此类事件的典例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在魏蜀交战期间 , 于汉中之战时 , 夏侯渊曾亲自率领少数人马去修筑鹿角 , 但恰逢刘备派黄忠进行袭扰 , 夏侯渊不幸殒命 。 得知消息后 , 曹操极为遗憾 , 说为将者亲临战场都是轻率的举动 , 何况是修鹿角呢?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实际上 , 虽有不少这样的案例 , 但黄忠是否如《三国演义》所写一般 , 是亲身斩杀夏侯渊 , 仍有存疑 。 因为各种“阵斩”记录之中 , 其实有很多都是士兵完成 , 却算在了将领的头上 。

那罗贯中在小说之中 , 为何要将此段描写为两人大战 , 黄忠亲斩夏侯渊呢?这其实和读者群体以及小说题材本身有着很大的关联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小说本身是一种强调人物形象 , 注重戏剧化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 。 以《三国演义》为例 , 若作者在描写战争场面时 , 注重还原真实的军事对决 , 大量提及朴实无华的军事术语 , 令中军、左翼、右翼等词语充斥在文章之中 , 其可读性和人物形象 , 无疑会被大大的淡化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但是 , 如果将交战过程系于双方的武将之上 , 用一方佯装败退 , 然后拖刀回斩等戏剧性的方式诠释战斗的过程 , 无疑更便于人们的理解 , 也便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 毕竟阅读受众的大多数 , 都是没有足够军事知识的普通人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 , 在勾栏酒肆之中 , 其听众是知兵的文人多 , 还是忙了一天的下里巴人多?面对这些受众 , 他们又愿意听怎样的剧情呢?因此 , 罗贯中对于单挑情节的艺术加工 , 其实是抓住了受众的喜好 。 其情节也没有瞎编 , 而是从历史中取材 。 而这 , 也是《三国演义》在今天能有如此影响力的原因所在 。

“单挑”梗的衍变

以今天的角度来看 , 单挑其实就像是一个文化模组 , 一个梗 。 其虽然本身只是战场上的偶然事件 , 但由于《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出现 , 它渐渐被赋予了新的内核 , 既具有艺术价值的古代交战方式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而在阅读小说的过程 , 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 , 也都渐渐接受了这个“真相” , 使其成为了我们对冷兵器时代的美好幻想 , 但这也只是个开始 。

随着近代艺术方式的百花齐放 , 从影视到小说再到游戏 , 单挑画面变得无处不在 。 但那些游戏的设计者 , 那些影视的历史顾问们 , 难道不知道其真假如何吗?他们当然知道 , 但为了使其符合我们的固有印象 , 为了让玩家或者观众喜欢 , 结果才变成了这样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三国志14》单挑画面

以《三国志》系列游戏为例 , 其在各代中 , 都不乏极具表现力的单挑场面 。 当武将踏马而出 , 武器交接且擦出火花 , 我们的心中也不免生出神往 。 一方面 , 这是为娱乐性的妥协 , 是对幻想的还原 , 但另一方面 , 其又丰富了游戏的战术 , 令战斗机制变得更为多变 , 属于互利共赢 。

有趣的是 , 在游戏之外 , 以《三国志》游戏为代表的产品们 , 又通过相比小说更为震撼的场面 , 开启了“单挑梗”的二次传播 , 使人们对它的印象变的更为深刻 。

后记

结合单挑这一从真到假 , 再从假到真的奇怪衍变 , 我们不难看出 , 艺术的确源于生活 , 但它高于生活、从现实中抽象出概念的行为 , 其实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近似幻想的寄托 , 而到了最后 , 它还是要为了人们的喜好而服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