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003:四种“如是我闻”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大佛顶首楞严经》003:四种“如是我闻”

《楞严经文句》原文

【初约教释如是者 。 若言俗谛中有文字 。 真谛则无文字 。 阿难传佛俗谛文字 。 与佛说不异 。 故名为如 。 因此俗谛文字 。 会真谛理 。 故名为是 。 此三藏经初明如是也 。 若言佛明色卽是空 。 空卽是色 。 色空空色 。 无二无别 。 空色不异为如 。 卽事而真为是 。 阿难传佛文不异为如 。 能诠卽所诠为是 。 此通教经初明如是也 。 若言佛明生死是有边 。 涅槃是无边 。 出生死有边 。 入涅槃无边 。 出涅槃无边 。 入于中道 。 阿难传此出有入无 。 出无入中之法 。 与佛说无异名如 。 从浅至深无非曰是 。 此别教经初明如是也 。 若言佛明生死卽涅槃 。 亦卽中道 。 况复涅槃 。 宁非中道 。 真如法界 。 实性实际 。 徧一切处 。 无非佛法 。 阿难传此 。 与佛说无异 。 故名为如 。 如如不动 。 故名为是 。 此圆教经初明如是也 。 今经阴入处界 。 皆如来藏性真圆融 。 本无生灭 。 的是圆教如是 。 而二卷中云 。 此法亦缘 。 非得法性者 。 不过因当机迷重 。 聊借三藏中义 。 还破三藏中习 。 正所谓弹偏斥小义也 。 观心释如是者 。 观心惟是生灭 。 审谛不谬为如 。 破除生灭 。 会于真谛名是 。 析空意也 。 观心生灭无性为如 。 了达当体无生为是 。 体空意也 。 观心中道不变名如 。 永舍二边名是 。 次第意也 。 观心全体法界名如 。 卽边卽中名是 。 一心意也 。 次约教释我者 。 若言凡夫有三种我 。 谓我见 。 我慢 。 及名字我 。 学人无我见 。 惟二种我 。 无学幷无我慢 。 惟名字我 。 今阿难是学人 。 无邪我 。 能伏慢我 。 但随世名字 。 称我无咎 。 此三藏意也 。 若云四句称我 。 皆堕邪见 。 佛正法中 。 无我谁闻 。 此通教意也 。 若云阿难多闻士 。 知我无我而不二 。 双分别我无我 。 此别教意也 。 若云阿难知我无我而不二 。 方便为侍者 。 传持如来无碍智慧 。 以自在音声 。 传权传实 。 无所不可 。 此圆教意也 。 今经如来藏性 。 三义圆融 。 非我卽我 。 离卽离非 。 是卽非卽 。 的是圆教真我意也 。 观心释我者 。 观一念心属因缘所生 。 是假名我 。 观心卽空 。 是我无我 。 观心卽假 。 是分别我与非我 。 观心卽中 。 是真妙我 。 次约教释闻者 。 有闻闻 。 有闻不闻 。 有不闻闻 。 有不闻不闻 。 闻闻者 。 耳根不坏 。 声在可闻处 。 作心欲闻 。 众缘和合故有闻 。 藏教意也 。 闻不闻者 。 随世俗说 。 假名为闻 。 第一义中 。 无声无字 。 安有能闻所闻 。 通教意也 。 不闻闻者 。 妙性本自离名绝相 。 依假名分别 。 则有闻与不闻 。 别教意也 。 不闻不闻者 。 性旣离名绝相 。 则一切根尘 。 无不当体离名绝相 。 此经明七大一一清净本然周徧法界 。 圆教意也 。 观心释闻者 。 观因缘所生法 。 是观闻闻 。 观因缘卽空 。 是观闻不闻 。 观因缘卽空卽假 。 是观不闻闻 。 观因缘卽空卽假卽中 。 是观不闻不闻 。 】

本讲内容概要

这是《楞严经》的第三讲 , 今天我们要从藏、通、别、圆四教来学习“如是我闻”四个字 。 下面我们对《楞严经文句》中对应的内容进行简单消文 。

一、从教理角度学习“如是”

(一)藏教“如是”

【初约教释如是者 。 若言俗谛中有文字 。 真谛则无文字 。 阿难传佛俗谛文字 。 与佛说不异 。 故名为如 。 因此俗谛文字 。 会真谛理 。 故名为是 。 此三藏经初明如是也 。 】

首先从教理的角度解释“如是” , 在三藏教中真谛、俗谛是分开的 , 不相即的 。 真谛是由灭谛所显的实有的不生不灭的境界 , 没有五蕴自然没有文字可言 。 俗谛是实有的缘生五蕴 , 有文字 。

阿难所传的是佛陀所讲的实有真俗二谛的文字 , 与佛陀所说没有差异 , 所以叫“如” 。

依止俗谛文字证得不生灭的真谛 , 即不生灭的空性 , 所以叫“是” 。

(二)通教“如是”

【若言佛明色卽是空 。 空卽是色 。 色空空色 。 无二无别 。 空色不异为如 。 卽事而真为是 。 阿难传佛文不异为如 。 能诠卽所诠为是 。 此通教经初明如是也 。 】

通教中 “如是”有两层含义 。

第一、佛所说的色空无二无别的法性叫做“如” , 能即事相(现前五蕴身心)当体空叫做“是” 。 借用圆教性修二德来说 , 其中“如”为性德 , “是”为修德 。

第二、阿难所传的色空无二无别的教理与佛陀所讲的是一致的 , 叫做“如” 。 能传的阿难 , 所传的文字都是当体空的 。 能诠的文字 , 所诠义理 , 也都是当体空的 , 叫做“是” 。

(三)别教“如是”

【若言佛明生死是有边 。 涅槃是无边 。 出生死有边 。 入涅槃无边 。 出涅槃无边 。 入于中道 。 阿难传此出有入无 。 出无入中之法 。 与佛说无异名如 。 从浅至深无非曰是 。 此别教经初明如是也 。 】

别教要超越凡夫生死的有边 , 二乘涅槃的无边 , 证得非空非有的中道 。 别教的阿难所传的从有入无 , 从无入中的别教法 , 与佛所宣说的别教的义理一致 , 叫做“如” 。 别教证中道主要侧重于十法界因缘的假观 。 十信位主要修析空观;十住位修体空观;十行位从空出假 。 这里的假观侧重界外因果;十回向位侧重非空非有的中观 , 这里的“但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 还是属于方便假观 。

阿难所传的别教修证过程 , 从浅到深都和佛陀所讲的一致 。 这样叫做“是” 。 从浅到深:从十信位到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 。

(四)圆教“如是”

【若言佛明生死卽涅槃 。 亦卽中道 。 况复涅槃 。 宁非中道 。 真如法界 。 实性实际 。 徧一切处 。 无非佛法 。 阿难传此 。 与佛说无异 。 故名为如 。 如如不动 。 故名为是 。 此圆教经初明如是也 。 】

若言佛明生死卽涅槃 。 亦卽中道 。 况复涅槃 。 宁非中道 。 在圆教的教义中 , 生死即涅槃 , 生死即中道 , 难道涅槃反倒不是中道了 。 烦恼即菩提 , 难道清净的戒定慧反而不是菩提吗?强调虽然生死、烦恼当体即中 , 但是就所开显的自性功德来说 , 就现前受用来说 , 涅槃和生死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 还要生起求胜菩提的心 , 勤修戒定慧断除一切烦恼 。

比如现在有些人认为娑婆当体即净土 ,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往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 因为它以无差别的中道法性否定了中道法性随不同的缘而现的差别相 。 就像在牢房里和在自由的环境下都是当体即中 , 那我们到底要选择牢房还是自由呢?那聪明人毫无疑问是选择自由的 。 在三界牢狱里 , 我们被见思惑 , 被有漏的五蕴困住了 , 一点自在受用也没有 。 出离了轮回后的自在和受用就完全不同了 。 所以你在娑婆世界就是娑婆世界苦恼不安的受用 , 到了极乐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清净安乐的受用 。

阿难所说的圆教法与佛所说的无异 , 所以叫“如” 。

“如如不动”就是“是” 。 就是以正智观照诸法实相 , 即称性起修 。 第一个“如”是性德 , 第二个“如”是依止性德起修德 。

【今经阴入处界 。 皆如来藏性真圆融 。 本无生灭 。 的是圆教如是 。 而二卷中云 。 此法亦缘 。 非得法性者 。 不过因当机迷重 。 聊借三藏中义 。 还破三藏中习 。 正所谓弹偏斥小义也 。 】

《楞严经》经中讲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如来藏性 , 本是圆融无生灭的 。 所以《楞严经》中的“如是”是圆教的 。

在《楞严经》第二卷中有一句“汝等尚以缘心听法 , 此法亦缘 , 非得法性 。 ”这种说法不属于圆教的讲法 , 而是起对治助开的作用 。 因为当机众阿难久习藏教生灭四谛 , 特别容易把自己现前生灭的攀缘心当成是真心 , 用生灭心攀缘法尘 , 而认为自己得到佛法了 , 所以佛陀呵斥阿难 , 让阿难如循指望月一样 , 体悟佛音声文字所传达的心性不生灭的道理 , 而不是攀缘文字 。 这句话佛陀是用三藏教中的道理破三藏教中认为离心有法的攀缘习气 。

二、从观心角度学习“如是”

(一)藏教“如是”

【观心释如是者 。 观心惟是生灭 。 审谛不谬为如 。 破除生灭 。 会于真谛名是 。 析空意也 。 】

藏教中的“如”就是能清楚地抉择、观照心是生灭无常无我的 。 破除生灭相证得不生灭的涅槃 , 就是藏教的“是” 。

(二)通教“如是”

【观心生灭无性为如 。 了达当体无生为是 。 体空意也 。 】

在生灭相的当下达当体空 , 就是通教的“如” 。 能够即诸法证得不生灭性 , 就是通教的“是” 。

(三)别教“如是”

【观心中道不变名如 。 永舍二边名是 。 次第意也 。 】

别教观但中法性为“如” , 观成远离九法界的事相为“是” 。 这是别教观心 。

(四)圆教“如是”

【观心全体法界名如 。 卽边卽中名是 。 一心意也 。 】

圆教观现前一念心为法界全体为“如” , 能够达现前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 , 空有都是中道法性随缘而现的就是“是” 。 这是圆教观心 。

三、从教理角度学习“我”

(一)藏教“我”

【次约教释我者 。 若言凡夫有三种我 。 谓我见 。 我慢 。 及名字我 。 学人无我见 。 惟二种我 。 无学幷无我慢 。 惟名字我 。 今阿难是学人 。 无邪我 。 能伏慢我 。 但随世名字 。 称我无咎 。 此三藏意也 。 】

在藏教中凡夫有三种“我”:我见、我慢、名字我 。 我见:执五蕴身心内或外 , 有一个能主宰的事物存在 。 我慢:由我见而起的慢心 。 名字我:随世俗名言而安立的假名“我” 。

藏教证初果后 , 未证阿罗汉的学人是没有我见的 , 只有我慢(思惑未尽)和名字我 。 证得阿罗汉无学位后见思惑都尽了 , 所以只有名字我 。

这里的阿难处于学人的位置 , 没有认为实有的“邪我” , 虽有我慢心但已能够降伏 , 所以没有“慢我” , 这里只是随世俗假名称“我” , 即“名字我“

我慢:并非因为自己各方面确实很好而起慢心(增上慢) , 而是因为觉察到有一个实有的“我” , 总认为自己是很好的 , 这就是我慢 。 无论是我慢还是增上慢 , 观苦空无常无我都可以对治 。

(二)通教“我”

【若云四句称我 。 皆堕邪见 。 佛正法中 。 无我谁闻 。 此通教意也 。 】

四句称我:有我、无我、非有我非无我、亦有我亦无我 。

如果不能体悟到五蕴是当体空寂 , 认为五蕴是实有的 , 那么说我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都是堕入邪见 。 在通教中能闻所闻都是当体空 。

(三)别教“我”

【若云阿难多闻士 。 知我无我而不二 。 双分别我无我 。 此别教意也 。 】

“我”是指法性是不变、常的 , “无我”是指性是随缘、无常的 。 如果阿难能知法性常、无常不二 , 又能分别常、无常 , 六道无我 , 四圣法界随缘有不同程度的我 。 这是别教“我”的教义 。

(四)圆教“我”

【若云阿难知我无我而不二 。 方便为侍者 。 传持如来无碍智慧 。 以自在音声 。 传权传实 。 无所不可 。 此圆教意也 。 今经如来藏性 。 三义圆融 。 非我卽我 。 离卽离非 。 是卽非卽 。 的是圆教真我意也 。 】

如果阿难明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中道法性 , 而随缘示现为侍者 , 传持如来无碍的智慧 。 阿难通达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的圆中法性 , 他可以随众生心 , 应所知量来传权教和实教 。 这是圆教的“我” 。

《楞严经》中讲如来藏我、无我、非我非无我三义圆融 , 即空即假即中 , 我、无我不二 , 双遮双照 , 的的确确是圆教的真“我” 。

离卽:非我非无我 。 离非:即我即无我 。 是卽:即我即无我 。 非卽:非我非无我 。

四、从观心角度学习“我”

(一)藏教

【观心释我者 。 观一念心属因缘所生 。 是假名我 。 】

观现前一念心依十二因缘的规律 , 由烦恼业力而生 , 也可以说是根尘和合而生 , 这是藏教的实有假名“我” 。

(二)通别圆三教

【观心卽空 。 是我无我 。 观心卽假 。 是分别我与非我 。 观心卽中 。 是真妙我 。 】

通教:观现前一念心当体即空 , 我当体即无我 。 能观所观都是当体空 。

别教:分别十法界的心都是因缘所生法 , 不断的超越九法界我与非我 , 证佛法界的非我非无我 。

圆教:观现前一念心我与无我不二 , 当体即中 , 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真妙我 。

五、从教理角度学习“闻”

【次约教释闻者 。 有闻闻 。 有闻不闻 。 有不闻闻 。 有不闻不闻 。 】

在藏通二教中 , 不能达当体空的叫闻 。 能达当体空的叫不闻 。

在别圆二教中 , 不能达中道的叫闻 , 能达中道的叫不闻 。

(一)藏教

【闻闻者 。 耳根不坏 。 声在可闻处 。 作心欲闻 。 众缘和合故有闻 。 藏教意也 。 】

闻闻:第一个闻是指离心实有的能闻所闻 , 第二个闻是指随因缘而生灭而有能闻所闻 。

就是根尘和合成就能闻所闻 。

(二)通教

【闻不闻者 。 随世俗说 。 假名为闻 。 第一义中 。 无声无字 。 安有能闻所闻 。 通教意也 。 】

闻不闻:不坏世俗相而达当体空 。 闻是指不坏世俗假相 , 不闻是指能达闻当体空 。

(三)别教

【不闻闻者 。 妙性本自离名绝相 。 依假名分别 。 则有闻与不闻 。 别教意也 。 】

不闻闻:不闻是指能达一切法究竟的体性是中道法性 , 闻是指认为现前的闻不即中道法性 , 是在中道法性之外的 。

在胜义谛中离一切相 , 所以说不闻 , 在世俗谛中分别十法界假名而有闻 , 所以叫不闻闻 。

(四)圆教

【不闻不闻者 。 性旣离名绝相 。 则一切根尘 。 无不当体离名绝相 。 此经明七大一一清净本然周徧法界 。 圆教意也 。 】

不闻不闻:即能通达一切闻的究竟体性是中道法性 , 也能通达一切闻的当下就是中道法性 。

中道法性离一切名相 , 一切根尘识当体都是离一切名相 , 当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中道法性 , 所以叫不闻不闻 。

《楞严经》中说地、水、火、风、空、见(根)、识七大都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 , 所以这是圆教的闻 。

六、从观心角度学习“闻”

【观心释闻者 。 观因缘所生法 。 是观闻闻 。 观因缘卽空 。 是观闻不闻 。 观因缘卽空卽假 。 是观不闻闻 。 观因缘卽空卽假卽中 。 是观不闻不闻 。 】

观现前一念心的闻是因缘所生法 , 是藏教的闻闻 。

观现前一念的闻虽然是因缘所生法 , 但是当体即空 , 是通教的闻不闻 。

先观现前一念心的闻的因缘当体空 , 再从空出假 , 观闻的假名假相假用 , 这是别教的不闻闻 。

观现前一念的闻的因缘即空即假即中 , 都是中道法性随缘而现的 , 这是圆教的不闻不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