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账簿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毛泽东的账簿


毛泽东的账簿

毛泽东的账簿// //


毛泽东的账簿

毛泽东的账簿// //

毛主席的生活收支报表

作者:葛长银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毛泽东的一生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记账活动 。 少年时期 , 他给父亲毛顺生记录家庭经营账;投身革命事业后 , 他又把记账知识运用到革命斗争的实践中 , 一连串地在历史上留下了长沙文化书社的收支账、红军的“伙食尾子”账以及延安的菜金账;建国后 , 为了保持节俭的光荣传统他又让生活管理员记录自己的家庭收支账——也就是已经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共和国第一家庭账簿” 。


毛泽东的账簿

毛泽东的账簿// //

共和国第一家庭账簿

毛泽东少年时期的记账活动 , 是由父亲毛顺生的教育观念决定的 。 具有经商头脑并在生意方面蒸蒸日上的毛顺生 , 从毛泽东刚识几个字 , 就让他给家里记账 , 并训练他双手打算盘的本领 。 令毛顺生绝对想不到的是 , 毛泽东这门修炼8年的“童子功” , 竟沿着“计家计国计天下”的阶梯 , 把会计数字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发挥到了一个极点 。

少年毛泽东记录的家庭账册已无从寻觅 , 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了毛泽民于1924年经手的一本账簿 , 其中一页记载:

入南岸山叁拾元正

入王淑兰借叁拾贰元五角正

付文八舅丧情壹元正

付碧居息谷壹石正

付周母来家共用贰元正

付送信数次共五勺正

付艮息谷五石八斗三升

付月迪淑兰月息谷壹拾壹石

毛泽民记录的这页账采用的是“入付”记账法 , “入”表示收入或进账 , “付”表示支出或出账 。 这页账簿的会计语言“翻译”如下:“入南岸山叁拾元正”记录的是收入或进账 , 应是毛家的业务收入;“入王淑兰借叁拾贰元五角正”记录的是还款 , 即收回的欠款 , 属于往来账;“付文八舅丧情壹元正”“付周母来家共用贰元正”和“付送信数次共五勺正”记录的都是支出 , 属于费用账;“付碧居息谷壹石正”“付艮息谷五石八斗三升”和“付月迪淑兰月息谷壹拾壹石”记录的是借出的谷物(须秋季加息偿还) , 属于投资账 。

从记载的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笔账 , 都是把收支的涉及者、业务内容、金额(数额)用简明的文字“一句话”记完 , 实属“一气呵成”家庭账簿记录的风格 。 这种逐日记录家庭的日常事务及其收支的账簿 , 也以翔实的数字,记载了账簿之家的生活世界和大量的历史信息 , 更是研究记账人的重要文献 。

毛泽东1910年走出韶山冲 , 并将家庭记账工作完全“交接”给14岁的毛泽民 , 距1924年毛泽民记录的这本账簿只有14年的间距 , 作为从历史流传下来的家庭账簿 , 在这14年内除了业务内容会发生变化(比如毛家新增了投资业务) , 记账原理和方法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 由此推断 , 毛泽民记录的这个账簿 , 毛泽东也同样记录过——这种“事无巨细”地把物资财产、各种事项记录到位的风格 , 也都“平移”到毛泽东早期的“既记事、又记数”调查研究方法上 , 这些方法在他著名的农村调查报告中 , 能得到充分的验证 。

投身革命事业后 , 毛泽东也把自己最擅长的记账知识尽情发挥到工作中 。 比如1920年9月青年毛泽东在长沙开办文化书社时 , 就十分重视书社的记账工作 , 据《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记载:“毛泽东同志还领导文化书社制定了一套民主管理制度 , 并且亲自监督实行 。 书社的账目有日算、月算和半年算三种 。 直接管理经费的人有时未能按时清理 , 毛泽东同志必来催促 , 甚至亲自帮助结算 。 据在书社工作过的人说 , 毛泽东同志来了后 , 把社内仅有的四张桌子拼起来 , 大家一起算账 。 如果发现银钱出纳有马虎的地方 , 他总是毫不客气地指出来 , 并立即帮助改正 。 ”从此可以看出 , 毛泽东对账务的认真态度 , 这也是会计职业素养的自然体现 。

把账务知识运用到革命工作的最大创举 , 就是“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把“支部”和“账簿”一同建在了连上 , 而“账簿”建设奠定了人民军队建设的经济基础 , 功不可没 。 (详情请戳东方红啦文章:《“三湾改编”:毛泽东不仅把支部建在了连上 , 也把账簿建在了连上》)

在延安最艰苦的岁月 , 为了管理有限的生活资料 , 毛泽东也是拿出看家的记账功夫 。 贺清华在《回忆毛主席在延安》一文记载:延安时期 , 为了管理好每月三元的标准伙食 , 毛泽东就让他的炊事员老周(周少林)每天记账 , 并传授老周专业的记账知识:“老周 , 你不要每个月才结算一次 , 这样一超支 , 就没办法了 , 以后你每十天一小结 , 每月一大结 , 如果前十天超支了 , 以后十天还可以想办法节省出来 , 最后十天超支了 , 也超不多 , 下月还可以节约出来 。 ”这段回忆仿佛让人看到一个资深老会计 , 驾轻就熟地随便掏出一点记账知识 , 来指导一个记账新手;不仅看出了毛泽东深厚的记账功夫 , 还能看到他利用会计知识节约伙食费的智慧 。

在革命战争年代应对艰苦岁月 , 需要伟大思想的指引 , 但再伟大的思想 , 也必须落实到“一针一线”上才能发挥作用 , 如此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 战无不胜 。 所以后人在研究这段历程时 , 不能只总结口号 , 更要关注那些具体的细节 , 关注行为 , 有行为才有结果;行为也验证思想并完成思想的目标 。 可以这么总结 , 延安时期 , 在“自己动手 , 丰衣足食”精神的指引下 , 这本“菜金账”帮助毛泽东一家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 , 记账作为一个工具 , 起到了“一针一线”的作用 。

新中国成立后 , 结束了戎马生涯 , 毛泽东又开始用“老本行”管理自己的生活 。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展示了贺清华的一段回忆文字:“毛泽东一生反对特殊化 , 坚持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 为规范生活管理、杜绝特权行为 , 毛泽东一家从1952年开始设立生活账簿 , 包括日常杂费开支账、生活费收支报表、物品分类账 , 等等 。 ”这套“生活账簿”也是工作人员帮他记的 , 他晚年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回忆:“工资领回来 , 我就记到账上 。 主席的账 , 我叫一号账 , 江青的账就在“一”的下面画一个小二 , 等于是二号账 。 这样他们都是各花各的钱 , 这也是主席交代的 , 就是通常所说的AA制 。 ”


毛泽东的账簿

毛泽东的账簿// //

共和国第一家庭账簿

这套账就是“共和国第一家庭账簿” , 一直记到1977年元月 , 记录了25年 。 记录的内容主要是家庭工资收入和生活支出 , 毛泽东每月的工资一直是404.8元 , 直到去世也没涨一分钱;生活开支记录得非常详细 , 比如“供应科购食品五角四分”“主席洗衣费一元六角”“做睡衣手工费一元三角八分”等等 , 可谓事无巨细 , 一并囊括 。 这套账既有明细账 , 还有生活收支报表 , 报表还分月报(比如一九六三年四月份生活费用收支表)、季报(一组首长第一季度生活费1966.3.31)和年报(毛主席生活费用收支表一九七四年六月——七五年五月份);从1967年使用的制式账页来看 , 记录的形式也越来越规范 , 跟一个单位的明细账记录方法完全一致 。

毛泽东一生自始至终的记账活动 , 源于我国算术文化传统之大脉 , 也由此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 , 不仅毛泽东保持着记账的习惯 , 朱德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也都保持着家庭记账的习惯 , 也都记录着一本生活账 , 唯恐生活费用超标 , 给人民增加负担 。

这些美丽如初的家庭账 , 是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一个传统工具 , 在历史上也起到了“计家计国计天下”的作用 , 对当代更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

文章发表于微信公众号“东方红啦” ,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