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草庐对》被歪称,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 , 《草庐对》被歪称 , 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草庐对》被歪称,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 , 《草庐对》被歪称 , 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

文/李青友

今日 , 从细心网友处获悉:2019年秋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 , 《出师表》和《三顾茅庐》中的两处注释有违史实 , 严重误导了青少年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

这两处误导性的注释 , 都是老生常谈 , 趋于常识 。 其一 ,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中“南阳”的注释 , 强行将南阳卧龙岗划入汉水南岸的襄阳;其二 , 《三顾茅庐》中诸葛亮与刘备草庐对话不是叫《草庐对》 , 而是注解为“史称《隆中对》” 。

由此看来 , 新教材在知识性上是有硬伤的 。 诸葛亮躬耕的南阳卧龙岗再次被漂移 , 《草庐对》随意被歪称 , 新教材走邪路为哪般?

先说这个最饶舌的问题 , 诸葛亮躬耕地 。 诸葛亮自言“躬耕于南阳”是核心资料 , 其余的习凿齿也好、裴松之也好 , 他们的言论只能算边缘资料 。 有核心资料就要重视核心资料 , 摒弃边缘资料——难道诸葛亮不知道自己躬耕何处吗?再说 , 习凿齿是真正的史学家吗?裴松之的注解难道不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弃之如敝履的边角料?况且 , 在新莽时期 , 宛城就称南阳 , 这个叫法在东汉也形成了共识 。 堂堂南阳郡 , 何必要隔着汉水 , 仅仅管辖南郡襄阳城西的一处区区古隆中呢?倘若如此 , 这在行政区域设置的习惯上很难说得通 。

诸葛亮躬耕卧龙岗 , 而号卧龙;李白寓居青莲乡 , 而号青莲;柳宗元流于柳州 , 而号柳柳州;苏轼拓荒于东坡 , 而号东坡 。 名号源于地域 , 自古皆然 , 卧龙先生亦然 。 南阳自古名人辈出 , 多一个名人少一个名人并不会影响它文化的名望 。 但是 , 澄清事实是一种责任 , 躬耕南阳如此 , 《草庐对》亦是如此 。

诸葛亮与刘备的草庐谈话 , 一直被称为《草庐对》 , 《诸葛亮集》的各种版本中也只此称谓 , 别无他号 。 但在新教材的《三顾茅庐》中 , 本该是《草庐对》的内容却被注解为“史称《隆中对》” 。 何谓“史称”?“史称”就是历史上称作 。 显然 , 这种注解是不符合史实的 。

部编版教材一直被人们视为权威 , 偶有微瑕 , 也不妨大体 。 不料 , 同是“诸葛亮题材”的两篇文章的、两处注释恰恰就出了问题 , 而且这两个问题都是有选择地规避了诸葛躬耕地、南阳卧龙岗 。

近现代以来 , 南阳某些优势的丧失 , 使其整体发展不能如愿 。 务实的南阳 , 守着卧龙岗却被抢夺诸葛亮 , 一次次地陷入被动 。 我们深切地知道 , 某些行政因素的强力介入、资本的强势撬动 , 可能让学术精神土崩瓦解 , 可能让学术问题变得极其复杂 。 但愿 , 部编版教材的“注释”只是千虑一失 , 无关其他 。

附图: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草庐对》被歪称,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 , 《草庐对》被歪称 , 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草庐对》被歪称,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 , 《草庐对》被歪称 , 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草庐对》被歪称,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 , 《草庐对》被歪称 , 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草庐对》被歪称,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李青友 | 诸葛亮躬耕地再次被漂移 , 《草庐对》被歪称 , 部编版新教材何以如此// //

图片来自楚地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