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君主集权的标志

引言

现在对于宋朝时期的官制研究成果已经是硕果累累了 , 而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北宋时期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的各个方面的叙述 , 来说明这一制度对当时宋朝官制的影响 。

对宋朝时官制研究主要是分为两方面:一是在北宋神宗以前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另一个就是在神宗元丰改制后的官制制度 。 元丰改制后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更加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 也更加适应北宋时期经济、政治 , 包括君主集权等方面 。 本文是结合神宗以前以及元丰改制来对北宋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进行叙述 。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君主集权的标志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君主集权的标志// //

北宋宋太祖赵匡胤

一、官职分离

在宋初时 , 完全是应征了那一句“宋承唐制” , 但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 , 进行集权 , 宋廷用分离的方法来削弱各级中央机构的权力 , 而各级官制都有不同的称谓 , 有官 , 有职 , 有差遣 。

在官、职、差遣中 , 官是作为衡量品级和俸禄的依据;职是宋廷颁给文官大学士类的名誉头衔 , 而官和职都只是虚职 , 只有差遣是有实权去办事的 。

在官职分离制度中 , 宋朝通过“职”来体现文官的地位之特殊 。 尤其是“馆阁”这一职称的实施更是宋朝重文轻武的一大表现 。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君主集权的标志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君主集权的标志// //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官职分离制度 , 通过将各级官员的权力经过弱化 , 而将权力收归中央 , 加强君主集权 。 在这种复杂而有庞大官制中 , 一职多人现象时常发生 , 而官员们更是没有承担起他们的责任 , 置身事外 , 也是后来“冗官”的隐患 。

此处是说到官职分离制度是一个总的概括 , 而以下则是从官、职、差遣分离制度确立的背景、从它们三者的概念、这种官制的升迁与除授 , 以及此种制度的意义 , 有何弊端等方面入手

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确立的背景

在唐末以后 , 各地陷入了割据势力的控制 , 各个地方把控者都有自己的军队 , 这对于中央的完全领导产生了很大冲突 。 更甚的是在五代十国时期 , 大多帝王都是由将士拥护而成为最高统治者 , 这给了宋朝君王很大的教训与启示 。

在赵匡胤建立北宋初期时 , 军队将领手握重权的现象依然存在 , 宋太祖的功臣和后周的遗臣及地方萧镇仍掌握实权,推行官、职、差遭分离制度 , 皇帝可以根据需要选拔以及任用自己足够信赖的人 , 去充任各级政府的差遭,从而取代功臣相识、地方藩镇、后周遗臣的实际职权 。 不但这也对维护北宋的稳定带来了一个难题 , 所以宋太祖急需一种制度来稳定朝纲 , 更是稳定社稷之大问题 。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君主集权的标志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君主集权的标志// //

北宋官制

而另一方面就是在北宋建立初期 , 还需要面临周围国家对北宋政权的对威胁 。 像南方的南平、南唐、南汉、后蜀等国家 , 以及北方的北汉 , 都占据着一方势力 。 而更严重的就是各方势力最有可能彼此联系起来对抗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实现自己对权力的绝对控制 , 在官制上继续沿用唐时期以及五代十国的制度 , 更值得一说的是他对官、职、差遣制度的改革 , 即推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确立的背景 , 更是体现了北宋时期所注重的中央集权制度 , 将权力的开关紧紧抓于皇帝一人手中 , 以达到对政权的绝对控制 。

三、对“官、职、差遣”的解释说明

1.对“官”的解释:

所谓“官”则是包含阶官和散官 , 在宋朝初年时 , 朝廷中的省、部、监的长官 , 比如“六部尚书 , 六部侍郎”等职位的则称为“文阶”;在武官中的“各地的节度使、各大小使臣、诸司使者等”的武阶 。 而阶官是对各个官员的品阶 , 是评定官员的俸禄和品阶 。

除了文武阶官 , 还有文武散官的阶定 , 文武散官在这里就不为大家详细说明了(大家有什么不懂的 , 可以自行查看资料) 。 散官的职能主要就是确定官员们朝服以及平常服装的穿搭:三品以上穿着紫色服装、五品以上着绯色、九品以上以绿色为主 。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君主集权的标志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君主集权的标志// //

北宋官员

而在元丰改制后 , 散官制就被废除了 , 因为在太宗后 , 散官制的除此职能外 , 也别无其他能力 , 故被废除 。

2.对“职”的解释:

“职”是指馆职与贴职 , 以外还有閤职及环卫 , 前者是从文官中所言 , 而后者则是为武官 。 首先 , 就文官而言 , 馆职与贴职是相对而言的 , 贴职是指职事官以及其他馆职从事人员 。 而閤职常常被人忽视 , 但是它可是大家不能忽视的……

其实閤职就相当于文官中的馆职 , 因为在乾道年间 , 孝宗就开始根据馆职来招徕武官人才——閤职 。 对于环卫 , 众所周知的是在宋时 , 环卫已经失去了在唐时期南衙诸卫的职能 , 简而言之就是在宋时 , 也是十分注重对朝内的各方面的稳定 。

3.对“差遣”的解释:

差遣就是隋朝时期的使职 , 而对于使职的特点也是十分有意思 , 就是使职的职能范围可大可小 , 另外对于官员的处理事务的能力要求并不高 。 在宋朝 , 差遣的范围已经遍及各个方面 , 无论是政治、经济 , 还是军事方面 。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君主集权的标志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君主集权的标志// //

北宋官服

总的来说 , 官、职、差遣分离制度用官、职、差遣来规定官员的各个方面的东西 , 比如品阶、俸禄 , 官服的依据 , 也产生一大笔朝廷开支 , 也是北宋后期“冗费”的原因之一 。

四、官、职、差遣的升迁与除授系统

在宋初时 , 官、职、差遣都有他们彼此不同的升迁和除授 , 当然他们三者之间的升迁和除授也是有联系的 。

在散官制(官)上的升迁主要体现在郊礼上 , 它的阶礼之法是:入京为官是从仕郎到朝奉郎 , 每加五阶;而升至朝散大夫以上 , 每加一阶 。 散官者必须身着服紫 。 入令录、判司簿尉 , 每加一阶;并幕职计考当服绯紫者 , 皆奏加朝散、银青阶 。 各司使以上 , 若所获高者加金紫阶 。

在韩愈的《祭湘君夫人文》中曾有文说到:“今又获位于朝 , 复其章绶 , 退思往昔 , 实发梦寐……” 可见官员的章服的变化 , 还是受官员升迁的变化大影响 。

而关于官阶的升迁则是与磨勘一词有关系 , 因为在宋初时就设有磨勘院来处理官阶的升迁问题 。 在之后 , 磨勘院经历了多次改制 , 还出现了一种制度叫做碍止法就是一个官员升迁到一定时期时 , 需要经过皇帝的准许才能进行除授 , 从这里我们足见北宋的君主专制制度 。

总结下来 , 磨勘一制是注重官员的资历而非出身门第、重为官年龄而不是个人才能 , 虽然这一方法保证了官员升迁的稳定性 , 但是这种不重视人才、才能的行为压抑了人的进一步发展 。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君主集权的标志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君主集权的标志// //

娱乐中的官员们

官、职两者的升迁与除授是与官员带职制度有关 , 官员的带职就是官、职的彼此联系 。 虽然职有保存人才的意思 , 但是在除授这一过程中 , 官员根据自己从职时间的长短也可以享受带职方面的待遇 。

而关于差遣的除授除皇帝可以亲授外 , 吏部也是有除授的权力 , 我们在前面说到过差遣是握有实权的 , 所以差遣的升迁除授就自然与前面的官职有所区别 。 举一个例子 , 在中央差遣“知礼仪院事”就需要三品以上的官员来充任 , 这就是差遣的升迁除授 。

但是谈及它们三者升迁除授的联系就需要说到官员的资历 , 而官员的资历也是他们升迁除授的重要一个凭证 。

五、官、职、差遣分离制度的意义及评价

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实际上打破了常规的官制 , 冲破了门第等方面的限制 , 使宋朝的用人制度更加灵活多变 , 更重要的是也为君主集权起到非常之好的维护作用 。 另外 , 官职、差遣分离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官员的流通性 , 也为官僚系统注入新的血液做出了重要贡献 。

阶官的升迁除授作为官员们价值和经济的体现 , 激发了官员们的工作积极性;而职的贮备人才的功能 , 为朝廷输入了大量的人才 , 为宋朝的稳定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

在元丰改制后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比北宋初期的制度更加完善 , 更加适应朝廷社会的需要 。 将寄禄官与职事官联系起来 , 使得朝廷便于对官员进行管理 , 其中也包括对官员的升降除授 。 宋初在继承隋唐时期的官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 , 此时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不仅体现出来了这一制度的灵活性 , 还是对君主集权制度的加强 。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君主集权的标志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君主集权的标志// //

画中的北宋

分析一个历史问题 ,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就是要把这个问题放于当时的社会时期 。 故我们要评价北宋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就要放于当时的历史条件 。 在前面朝代的深刻教训下 , 在宋初时京官出任差遣时 , 就职时间为三年至五年 , 不许长期长任于一个地方 , 就是为了避免官员在当地专行专权 , 形成自己的割据势力 , 这样就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在宋朝时 , 出现了一大批当官而无事可做之阶级知识分子 , 所以这些人就有时间去进行书籍著作编写 , 另外就是有书院讲学 。 而这种授官传士的现象也助于北宋文化方面的发展;还有就是北宋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将这三者至于同一个平台 , 而越来越多的文官也开始进入高官行列 , 这为北宋的官制注入了新鲜的文学人才 , 而不再是单一的武官一职 , 有利于提高北宋的官员素质 。

但是官、职、差遣制度也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第一 , 这一选官制度 , 大大增加了北宋的官员数量 , 这使以后的北宋的冗官现象日益严重 。 任用如此之多的官员就必定会产生一大笔俸禄开支 , 这就容易造成冗费 , 朝廷的钱越来越少 , 就会向百姓征收赋税 , 这样就让平民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

第二 , 在北宋推行了官职、差遣分离制度以后 , 原有的官僚制度并没有将其废除 , 而是继续展示它的功能 , 这就使北宋的官制变得复杂臃肿;第三 , 北宋推行的官职分离制度 , 很容易将官、职、差遣三者混乱而谈 , 就使原本不简明的官僚制度更加紊乱不堪 。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君主集权的标志

宋代的官制研究:“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 君主集权的标志// //

北宋版图

结语

总之 , 北宋所推行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利大于弊 , 虽然它有它的弊端 , 但是它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发挥它重要的作用 , 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中官制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 更是中国官制史上一次重要的尝试与发展 。

参考文献:

束宝成 , 《北宋官、职、差遣制新论》 , 安徽大学历史系;

贾玉英 , 《试论北宋官、职、差遣分授制度》 , 河南大学学报;

韩愈 , 《祭湘君夫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