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 战争一触即发,蒋公若无其事(九)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 战争一触即发 , 蒋公若无其事(九)

蒋先生倒是没有压力 , 可张少帅却亚历山大了 , 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 , 苏军已经开始在边境集结 , 很可能真的要引发战争 。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 战争一触即发,蒋公若无其事(九)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 战争一触即发 , 蒋公若无其事(九)// //

中东路

看到小弟底气不足 , 蒋先生赶紧给他打气 , 给他看各国公使的电报:

美国人建议中国把事情拿到国际上仲裁 , 日本和德国也非常愿意调停 , 英国人则认为苏联不会开战 , 总之苏联十分孤立 , 没有开战可能 , 边境上不过是唬人而已 。

即使真的跑过国境线来 , “我军”也要镇静对待 , 尽量退到集中地点 , 准备完毕后再跟他们接触 , 不要直接发生冲突 。

既不肯示弱 , 又不跟苏联交涉 , 敌人打进来还不要还手 , 一心指望国际仲裁 , 这到底要让人怎么办呀!这就是蒋先生给张小弟的灵丹妙药 , 明摆着就是挖坑么 。

两年后 , 正是这一剂药方 , 断送了整个东北 。

还在泡妞吸白粉的张少帅当然蒙在鼓里 , 但南京的外交部长王正廷却是个明白人 , 很快反应过来:

蒋委员长的法子只怕有点不靠谱 , 因为苏联不是国际联盟的成员 , 指望国联去跟他打交道 , 约束力基本上是零呀 。

王部长这时才从青岛赶回南京 。 面对可能要糟的局面 , 他不辞辛苦地大半夜去找蒋介石 , 希望能直接答复苏联的绝交照会 , 找个方法两边坐下来谈 。

没想到蒋先生听了他的话 , 却大义凛然地说:“我是不会回复的 , 你一定想跟他们回复 , 就用你的私人名义好了!” , 这是什么事这是!

碰了这么大一个钉子 , 王正廷只好摸着额头退了下去 。

要说当时斯大林还是有耐性的 。 虽然断交 , 还是费了很大劲通过柏林传话 , 表示中东路的事情一切好说 , 以后可以认真按照协议来办 , 重新派铁路局长、重新分钱管路 , 请蒋老大先把外交官放回来 , 因为那是受国际法保护的!还是不愿惹事 , 毕竟西线压力也很大啊 。

七月二十一号 , 中国驻德公使蒋作宾转来了斯大林的消息 , 蒋先生和张少帅都松了一口气 。

在他们看来 , 苏联显然是示弱的表现 , 因此只要坚持就有办法 , 东北绝不会出大事情 。

蒋先生的好心情只持续了一天 , 第二天蒋作宾就送来了另一个消息:苏联大使坚持要先恢复中东路原状 , 否则不愿意谈判 。

斯大林的态度如此强硬 , 蒋先生十分意外 , 他于是给阎锡山发了电报 , 宣布中央任命他当“西北边防司令” 。

作为北方除张学良外最大的军阀 , 阎锡山很清楚西北边防意味着什么 。

冯玉祥刚刚垮台 , 这个时候跑去跟残余的部队火并 , 只会两败俱伤;而蒋委员长把阎长官的防区拉到跟苏联接壤的地方 , 用意也是相当不好说 。

所以阎锡山收下电报 , 什么态也没有表 , 当然更不会去上任 。

纵观蒋先生的整个布局 , 苏联强硬他就提心吊胆 , 苏联和缓他就咄咄逼人 , 把所有宝都押在苏联不敢出兵上面 , 全心全意地指望国际调停 , 还想拉阎锡山趟浑水 , 就是没有打仗的准备 , 实在不可理喻 , 这一把手当得稀里糊涂怂得可以 。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 战争一触即发,蒋公若无其事(九)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 战争一触即发 , 蒋公若无其事(九)// //

蒋介石

而东北一线的张少帅毕竟不是傻子 , 感觉到边防线上情况不妙后 , 他的态度开始动摇了 。

从事情闹大时起 , 东北军内部就议论纷纷 , 认为不该随便跟苏联翻脸;张少帅也担心苏军万一打进来挡不住 , 找蒋先生帮忙又会影响东北的地盘 , 万一日本趁机插手将有赔本的危险 。

因此在蒋先生态度强硬的时候 , 他已经做了见好就收的准备 , 一方面想办法让手下同苏联总领事接触 , 一方面发表谈话 , 说自已并不想收回中东路 , 只不过希望回到二四年的老协议上来 。

张少帅愿意退让 , 是因为从他的角度上看 , 中东路不过是个经营利润的争执 。

只要肯付钱 , 提前赎回中东路都不是问题 , 犯不着为点银子弄到刺刀见红的地步 。

蒋先生要借中东路赢回脸面 , 张少帅却说这种事不过是“局部问题” , 由地方部门谈判就可以了 , 没有必要劳动中央 , 这下好内部两边先掐起架来了 。

蒋大哥毕竟是老大 , 一番争执之后 , 张少帅不得不让步 , 同意接受南京中央的外交指挥 。

远在哈尔滨的苏联谈判代表当然不知道两边的争执 , 只知道张少帅的态度突然又变了 。

先前是同意“恢复原状”、由苏联另派铁路局局长上任 , 此时却变成了不接受苏联局长 , 要求谈判解决路权 。

对张少帅的出尔反尔 , 苏联当然是异常恼火 , 而南京的王正廷却很淡定 。 他告诉张少帅:苏联一定不敢打你 , 打你就是跟全世界为敌 , 一定要挺住这一关!真够自负的 , 那年头谁能靠得住啊!

自鸦片战争以来 , 这还是第一次 , 中国政府堂堂正正地用武力威胁其他国家 , 而且是比自已大得多的强国 。

这可不得了了 , 全国舆论都是激动不已 , 纷纷表态支持政府(除了XX党) , 蒋先生声望更是呼呼地往上涨 , 他的光头形象也变得闪亮炫目 , 如日中天 , 袁大头蒋光头都可值钱了 。

一九二九年八月六号 , 斯大林派了一个瘸腿的人来到远东伯力的司令部 , 负责准备打仗 。

这个瘸子叫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 , 如果嫌名字太长的话 , 可以记他的另一个中国名字 , 叫加仑 。

加仑 , 苏联首批五位元帅之一 , 蒋先生从前的首席军事顾问 , 北伐总战略设计师 。

如果这个经历还不足让人产生印象的话 , 可以看他的另外一些事迹 , 例如他收过一个学生 , 十几年后 , 这个学生将在一败涂地的情况下挽回危局 , 打败德国古德里安、曼斯坦因等名将 , 从莫斯科一路打到柏林 , 威震全世界 , 那位学生的名字叫朱可夫 。

加仑来的时候 , 朱可夫不在他身边 , 不过有另外两个人做他的帮手 , 一个是后来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功臣崔可夫 , 另一个叫罗科索夫斯基 。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 战争一触即发,蒋公若无其事(九)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 战争一触即发 , 蒋公若无其事(九)// //

罗科索夫斯基

对普通人来说 , 罗科索夫斯基没有什么名气 , 这一点也好理解 , 毕竟现在普通人对历史的了解 , 都不外乎央视那帮导演的横店神作 。

但对研究二战的人来说 , 如果不知道他的名字 , 那是该打屁屁滴 , 必须要回去好好温习功课才行 。 此君打仗极其冷静 , 攻守都有章法 , 很少犯错误 , 而且比朱可夫还擅长大兵团作战 , 属于极其危险的对手 。

唯一的缺点是血统不纯(波兰血统) , 所以得不到斯大林的最高宠幸 , 硬是在进攻柏林之前把他换下 , 让朱可夫打赢了最后、也最出彩的柏林战役 , 看来出身确实很重要啊 。

在西方军事专家眼里 , 罗科索夫斯基可是比朱可夫还要出色的军事家;而他此时的任务 , 是协助朱可夫 , 在加仑元帅的指挥下 , 找张少帅的麻烦 。

加仑等人组成的豪华阵容到来后 , 远东迅速组成了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 , 大批坦克、飞机、重炮运到前线 , 此外还调来大量炮舰 , 准备同张少帅打水战 。

从八月到九月 , 边防军一面同中国摩擦 , 一面大规模集结 , 先后调来超过八万人的兵力 , 而且全部配有防寒装备 , 摆出一副持久战的架势 , 这还得了 。

这时候东北边境已经开始吃紧 , 南京外交部的国际调停又得不到响应 , 蒋介石的态度却是出奇镇静 , 甚至认为事情不妨再闹大一点 , 即使是同归于尽也不要紧 , 因为中国最终在精神上是胜利的 , 可以“保我国民革命之光荣” , 无知者无畏 。

本着坑死小弟不赔命的原则 , 他不断给张少帅打气 , 夸奖张少帅为国增光 , 在国际上获得了崇高的影响力 。

此时的苏军已经集结完毕 , 并且不断对边境发动突袭 , 每次都是打一下就走 , 警告张少帅快点收手 , 弄得东北边防军叫苦不迭 。

蒋先生自然还是老一套 , 说苏联不过是虚张声势 , 张少帅却不敢大意 , 赶紧组织了两支援军加强布防 , 一支由王树常率领 , 一支由胡毓坤领导 。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 战争一触即发,蒋公若无其事(九)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 战争一触即发 , 蒋公若无其事(九)// //

王树常

王树常和胡毓坤都出身正牌军校 , 带兵打仗经验丰富 , 是东北军少壮派的出名人物 。 如果两个人能到前线去 , 那从兵力上讲 , 加仑并没有太多优势 , 打起来也会困难得多 。

然而很可惜 , 这两支部队都没去前线 。

王树常的布防目标在吉林 , 吉林是东北军元老张作相的地盘 。 面对王司令的大队人马 , 张元老让人带话 , 希望王司令到哈尔滨就可以了 , 不要再往前走 , 否则容易发生误会 。

哈尔滨离战场虽然没有十万八千里 , 至少也有几百里 , 打起仗来是支援不上的 。 张作相的意思很明白 , 前线的事归前线 , 你别进我的地盘 , 不然要你好看 。

有杨宇霆被枪毙的先例 , 王树常老老实实地呆在哈尔滨 , 天天打牌赌钱听戏 , 没有往前挪一步 , 边防军打得昏天黑地 , 他只当没看见 。

另一路胡毓坤的情况也差不多 。 他要去的地方是黑龙江 , 黑龙江主席万福麟非常热情 , 告诉胡司令大军开到海拉尔就可以了 , 千万别再往前走 , 发生摩擦多不好!

胡毓坤也很听话 , 老老实实地呆在海拉尔睡大觉 , 什么事也不干 。

预知后事如何 , 请看明日文章!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谢谢)

往期文章: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八)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七)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六)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五)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四)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三)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二)

秘史:前朝的那些事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