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康宁|《清代学人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叶康宁|《清代学人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叶康宁|《清代学人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叶康宁|《清代学人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

《征求清代学者象传启事》

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台北胡适纪念馆编纂的《胡适藏书目录》 , 录有一套《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 。 并系有说明文字:“第1—4册书名页均钤有‘胡适的书’朱文方印 , 第1册夹有《征求清代学者象传启事》1张 。 ”


叶康宁|《清代学人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叶康宁|《清代学人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

“已有未印各象”与“待访各象”

说明中所提及的《征求清代学者象传启事》 , 寒箧也存有一张 。 《启事》文字不见于新梓的《叶恭绰全集》 , 《全集》都难免遗珠之憾 , 这则《启事》就是颇值得说道的遗珠 。

《启事》正文之后 , 附有一份名单 , 名单分“已印各象”、“已有未印各象”、“待访各象”三部分 。 《启事》虽未署年款 , 但文中有“恭绰不敏 , 思承先志 , 以日月易得 , 世变无常 。 谨先将遗稿付之影印 , 以广流传 。 ……尚有求而未得者 , 经从事继续访求 , 以期完备 。 三载已来 , 所得亦复不尠 。 ”《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梓行时间是1934年 , 由“三载已来” , 可知《启事》印刷时间是1937年 。

《启事》中“已有未印各象” , 计有八十五人 , “待访各象” , 计有二百二十六人 。 这些学人肖像 , 应该都是叶恭绰计划续印的 。 不过 , 检点1953年梓行的《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 , 却发现仅印出两百人 。


叶康宁|《清代学人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叶康宁|《清代学人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

《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

如果说“待访各象” , 尚有访而未得的学者 , 那么“已有未印各象”中 , 却也颇多被叶恭绰刊落的学人 。

将《启事》“已有未印各象”与《第二集》目录两相对照 , 可知“已有未印各象”共有二十位学人被刊落 。 他们是阎尔梅、万寿祺、曾国藩、黎庶昌、张之洞、翁同龢、陈宝箴、端方、谭嗣同、顾印愚、刘师培、纪钜维、丁丙、丁惠康、罗惇曧、谭宗浚、黄体芳、黄绍第 。

叶恭绰为什么会将这二十位已有肖像的学人刊落呢?


叶康宁|《清代学人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叶康宁|《清代学人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

《叶遐庵征求清代学者遗象》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我们可以先了解他搜罗学者肖像的艰辛历程 。 早在1927年 , 《文字同盟》第六号就刊有《叶遐庵征求清代学者遗象》 , 并附有徵求遗象名单 。 这个名单分“已有各象”和“待访各象”两部分 。 1953年 , 被刊落的二十位学人 , 只有曾国藩、张之洞、翁同龢三人出现在1927年的“已有各象”名单中 , 其余十七人都在“待访各象”之列 。

这十七人 , 是叶恭绰耗费十年(1927年到1937年)心力访得的 。

结合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社会环境 , 考察刊落的二十位学者名单 , 似乎可以揣测叶恭绰当年的心态 。

阎尔梅、万寿祺是由明入清的遗民 , 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 入清后隐居不仕 。 《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刊落阎、万二人 , 却刊入“贰臣”钱谦益 , 还有积极与“新朝”合作的侯方域(第一集已经刊印过 , 完全可以不再重复出现) , 颇耐人寻味 。 当然 , 集中的王夫之、归庄等 , 也是不仕新朝的遗民 , 但王夫之是清代学术的开山 , 不能不收 。 归庄则属于叶恭绰在《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例言中就表达过的 , 要“特求增补”的“方外”遗珠 。

至于曾国藩和张之洞 , 一个镇压过太平天国 , 一个镇压过义和团 , 都是“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 被刊落自在情理之中 。

还有叶德辉 , 是湖南农民运动中镇压的“劣绅” 。 张謇是大资本家 , 他们刊落 , 也不难理解 。

黄体芳、黄绍第、谭宗浚刊落 , 可能是叶恭绰的一个编辑原则 , 即一个家族 , 只收录一人 。 《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收有黄体芳的儿子、黄绍第的堂兄黄绍箕 , 收有谭宗浚的父亲谭莹 。

其他几人被刊落的原因 , 不好揣测 , 好在他们似乎无关宏旨 , 这里先存而不论吧 。

《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梓行的1953年颇不寻常 。 这一年 , 叶恭绰七十三岁 。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 , 七十三、八十四 , 都是行将就木的年龄 。 早在两年前 , 他写给朱庸斋信中 , 已自觉“意兴衰极” 。 不过屡历世事 , 久经宦海的他 , 还是在努力适应环境 , 他写诗给毛主席祝寿 , 又把新梓《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寄呈毛主席 , “期承乙览之荣 , 并赐训诲” 。

郑逸梅曾经说《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留象而删传”的原因是当时“左倾思想 , 蔚成风气” 。 其实 , 因为这个原因被删除的不止传记 , 还应包括上述数位被刊落的学人 。

垂暮之年的叶恭绰 , 在波云诡谲的环境里 , 做着念念不忘的名山事业 。 元好问有句“心画心声总失真” , 历史最幽深 , 也最难以烛照的 , 无过于一个人的心态了 。 我们从《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刊落的学人 , 去揣度叶氏当年的心态 , 也难免缘木求鱼之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