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一、长安守将

关于子午谷奇袭长安的计谋 , 有些人提到因魏延无拿下长安的后续计划 , 所以不可行 。 好像长安一定可夺 , 但不知能守多久之类 。 其实若是长安城拿不下 , 就没有以后的问题 , 至于奇袭能否奏效 , 讨论一下基本假设就知道了 。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

魏延批评长安守将 , 认为夏侯楙因为年纪轻 , 而且是曹操的女婿 , 怯而无谋;如果知道魏延率军前来 , 一定会乘船逃走(不是走路也不是骑马 , 而是要一定要乘船) 。 至于夏侯楙会不会怯而无谋 , 不能以「也许、或许、大概、说不定」或是个人的认为来推定 , 现在就史书的记载来推断 。

夏侯楙因为是姻亲 , 所以就胆怯无谋?参考一下东吴当时也有个姻亲关系人物叫陆逊 , 当初是怎样被吴蜀人士轻视 , 后来反而刮目相看的事实 。 因此 , 姻亲关系并不构成胆怯无谋的条件 。

夏侯楙本身娶清河公主 , 但是好色 , 公然养妾 , 公主因此气愤不合 。 他娶了曹操的女儿 , 还敢公然拈花惹草 , 算不算色胆包天呢?另外 , 夏侯楙的脾气怎么样不知道 , 但从他敢严厉责备他的弟弟们 , 弟弟们为了怕处分 , 结果向上密告诽谤罪 , 想借刀杀人 , 令皇帝一度曾想杀夏侯楙(但后来没死) , 那么夏侯楙是被吓大的吗?皇帝对草包或是无关紧要的人 , 往往以「斩立决」作处分 , 只有在心目中有所顾忌或是有所取舍时 , 才会再三考虑 , 看来夏侯楙在皇帝的心中地位不轻 。

曹操大军在赤壁战前 , 孙权怎么没被吓跑?孙权领十万大军在逍遥津前 , 张辽人少也没被吓跑?刘备东征时 , 陆逊也没被吓跑 。 为何魏延有把握一定会吓跑夏侯楙呢?莫非魏延比曹操、孙权及刘备还要厉害 , 所以敌人都会被吓跑?

再来是数字问题 , 魏延为何要五千兵 , 为何不是上万名呢?如果长安守将是不堪一击 , 大可大军挺进 , 造成震撼 。 兵力不多 , 是否因为怕泄露行军 , 令敌有备呢?所以魏延的计谋建立在敌人「无备」的基础 , 故兵力不能太多 。 那么如果夏侯楙被吓走 , 是只吓走夏侯楙一人 , 还是所有的长安守备军?如果只有夏侯楙一人被吓走 , 表示其统帅能力弱 , 众将兵就不会跟着被吓走;如果是众将兵一齐被吓走 , 不是夏侯楙统帅能力强 , 就是所有人胆子小 。

前后皆矛盾 , 所以只要长安城还有人能守城 , 就不愁沦陷 。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

二、威吓斗志

长安城若无蜀军来袭就会城门大开完全无备吗?史书屡屡出现的盗匪贼寇等 , 常有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之行为 , 一千人上下的地方盗贼并非少见 , 那么可以推定不论平时战时的长安也是无备吗?而且守城并不难 , 城门一关 , 再派人监视警戒 , 一但发现盗匪或敌军 , 立刻提升战备召集守城即可 。 除非长安城的城门从来不关 , 也无制高点哨或是所有人都睡死了 , 才有可能无备 。 不然 , 只要能拒魏延奇军不得进城 , 长安城就是有备 。

另外魏延没有提到攻城的事 , 因为三国时代的攻城是很辛苦的事 , 即使十倍的军力 , 都不见得能在短期间攻下城池 。 除非是当对方是白痴 , 才可以大军顺利地直趋城内 。 所以一但形成攻城战 , 就不是奇袭 , 而是长安有备 。

所有的奇袭都需要冒险 , 但是一定要有合理的理由配合 。 韩信暗渡陈仓是因项羽在东方有事 , 因此在关中所遭遇的楚军少;邓艾偷袭也因有锺会在剑阁吸引蜀军主力 , 所以遭遇的蜀军不多 , 都相当合理 。 而子午谷奇谋的假设建立在「主帅会被吓跑」或是「长安无备」基础 , 决策过程会不会稍嫌草率?

长安是历史名城 , 守备不足的话 , 早就被攻破而无法立足 。 正因为易守难攻 , 所以历朝的首都 , 在考虑军事防守时 , 多会选择长安 。 长安不是随便的鸡鸣狗盗之徒就可以攻打的下 , 正规军要攻城 , 恐怕都难以胜任 , 想利用奇袭得逞 , 更是不容易 。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

董卓昔日行军进入洛阳 , 为了虚张声势 , 晚上偷偷分批派士兵出城 , 白天再正大光明的进城 , 让洛阳居民误以为董卓的援军不断而来 , 高估了董卓的实力 。 也就是说单单任何人的一支部队 , 在大城的面前 , 是很难造成势力太大 , 而会被吓跑的程度 。 长安的规模并不小 , 想要令居民感到威胁 , 起码也要达到包围的局势 , 魏延才五千兵 , 想要包围长安城一圈 , 恐怕都有问题 。 就算是利用晚上 , 让长安居民摸不清虚实 , 起码长安的东西南北四周围都要有人吶喊锣声才行 , 那一边的声音太小 , 都唬不了人 。

而且长安名城 , 历年来早就经历不少战乱 , 军民多少都有经历过战争 , 又岂是随便被吓跑?三国时代的攻守围城战 , 即使敌人十倍而来 , 都能撑得住一时 , 少则十余天 , 多则数月至一年以上 。 上庸城面临司马懿奇袭 , 仍然能守住十六天 , 孟达还是被内奸出卖 , 否则还有可能继续守下去 。 那么长安城面临敌人来袭 , 完全没有抵抗吗?长安城只要能撑住 , 魏延还能吓跑任何人吗?

历史上长安城并没有因守将被吓跑而发生失守 , 三国以前没有 , 三国以后也没有 。

三、防守长安

针对长安城能不能守住的问题 , 再作探讨 。

有人曾提 , 因为长安城大 , 光是就有长宽就各长八、九公里 , 所以城大就不易守备 , 因此魏延很容易偷袭成功 。 理由是建立在领地大 , 处处都需要备防会分散兵力 。

所以如果照这个理论 , 长安城谁也守不住 , 如果魏延以五千兵很快就能拿下长安 , 依照城大分兵 , 蜀魏无力守长安的理论 , 那么同理 , 魏军的反击 , 很快就会夺回长安 。 魏延的偷袭长安 , 还有意义吗?也许又提 , 因夏侯楙的长安无备 , 所以魏延能偷袭成功;等到魏延成功后 , 守备非常注意 , 因此曹魏不能攻击有备的长安 。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

第一 , 夏侯楙是不是能比魏延让长安无备 , 那是魏延子午谷的一面之词 , 不足采信 。 如果魏延领军来时 , 被夏侯楙关起城门放起箭海 , 恐怕因此成名 , 可参考一下东吴不被看好的陆逊 , 当初击败刘备的事迹 。

第二 , 魏延的蜀军五千名 , 偷袭长安后剩多少?即使长安无备 , 可没有可能毫发无伤?不死不伤?打仗多少都会死人 , 剩不到五千名 , 面临外部曹魏的大军反击 , 然后内部还有原有长安投降守军的忠诚度问题 , 刚好内外夹攻 , 后果不勘设想 。 话说回来 , 五千名就能包证恐吓偷袭成功吗?那么当初的孔明为什么不偷袭陈仓呢?以大军压境 , 陈仓仍不投降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 , 因为陈仓守将并不是坐以待毙的人 , 身为一城的守将 , 当然密切注意有没人会来攻击 。 何况当年战乱连年 , 并不是太平时期 , 身为守将会密切提高警觉是合理的判断 。 郝昭因为有备 , 即使敌军有十倍的军力也不畏惧 , 所以一千人都不怕数万人的攻击 , 何况只有五千名 。

长安是大城 , 守军不见得不到五千名 , 而且还有城池的防备 , 不知道魏延认为会面临长安多少魏军?所以即使除去城池的因素 , 魏延军的数量不知有没有比曹魏军较具优势?

四、援军行军

再来是魏延要求的援军来救之事 , 也相当可疑 。

原先的假设是曹魏援军要二十天才能抵达 , 孔明的大军从褒斜谷北上 , 应可比曹魏大军更早到达长安 。

前提是褒斜谷交通不易 , 文长要孔明派大军相援恐有疑问 。 如果孔明的军队多 , 人多动作慢 , 二十天的山谷行军恐怕会比曹魏的平原行军要慢;如果孔明的军队少 , 来了也抵抗不了曹魏大军的攻击 。

还有一个最大的历史因素 , 就是孔明一生的屡次北伐 , 就是把毕生的精力和时间 , 全力投注于祁山、褒斜、陈仓、五丈原等地 。 这些地方 , 地理位置均位于长安西侧 , 也就是说 , 孔明一生光是处理这些曹魏边境 , 就耗尽一生宝贵的生命 。 那么魏延要求孔明先打下曹魏边境 , 然后再向东急行去救援长安 , 这合理吗?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

时间上也不允许 , 因为孔明攻打曹魏边境需要时间 , 孔明再急行军到长安又需要时间 , 然而孔明的援军要因面临曹魏收复长安的威胁而备战 , 这也要时间 , 然而这些总计的时间 , 魏延希望孔明二十天能全部完成 。

别忘了 , 孔明有一次攻击陈仓小城 , 就已费时二十多天 , 犹不能陷拔陈仓 , 陈仓的地理位置还在长安的西边很远 , 而孔明欲攻击陈仓 , 还得先走一段褒斜谷的崎岖地形 。 那么魏延请求孔明在二十天内要支持长安 , 这任务相当艰巨 , 而且也挑战孔明的生平战绩 。

再来是兵种的比较 , 蜀军翻山越岭而来 , 骑兵数量不会太多 , 若以蜀道难著称及骁勇的曹魏骑兵来比较 , 两者谁具有骑兵优势 , 一目了然 。 如果要限时赛跑 , 究竟是爬山的蜀军比较容易到达战场?还是骑马的魏军比较容易到达战场?蜀汉的步兵两只脚 , 曹魏的骑兵四只脚 , 人的速度比起马匹的奔驰如何?曹操当年南征刘备时 , 前锋轻骑其疾如风 , 动如雷霆 , 一天居然可行三百里 。 如果也要求步兵的速度跑得比马快 , 会不会要求太过于严苛?

最后是地形及干涉 , 长安位处关中 , 南北均有高山峻岭 , 只有东西向的出入口可供通行 。 曹魏的援军走的是平坦的平原地形 , 而且沿途均为曹魏境内 。 还有一条非常便利的路线 , 就是黄河 , 曹魏可以利用船只运兵载粮 , 连魏延都认为夏侯懋会乘船逃走 , 可见长安与曹魏后方的交通可以利用河川 。 反观蜀汉的进军路线 , 必须先翻过蜀道难的四川盆地 , 再爬过高山地形的汉中 , 然后再穿越秦岭高山 , 才能抵达长安的西侧 , 而且这些地方还是像陈仓或五丈原等军事要地 。 从陈仓一直到长安 , 这些地方都在曹魏的统治下 , 蜀军行经魏地 , 与魏军行魏地 , 那一个比较不用担心敌人的袭击?而可放心行军呢?

所以子午谷的援军假设 , 二十天之内恐怕无法及时赶到 。

五、潼关战术

长安以东 , 百里之遥 , 始有潼关 。

若是魏延意在潼关战略 , 先得解决长安问题 。 引申子午谷奇谋的精华在奇袭关中 , 但是效果如何 , 不只是赌注风险问题 。

至于潼关 , 魏延由西攻取都成问题 , 防东反击更难以防御 , 一来没优势兵力 , 二来长安主权不见得易主 , 有如芒刺在背 。 除非魏延一出子午谷 , 整个关中(包括长安、洛阳等)都投降 , 魏国这样高度配合 , 才有可能造成失败 。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

汉高祖元年八月 , 刘邦暗渡陈仓 , 雍王章邯迎战失败(没有因无备而遁逃) , 退守废丘 。 接着收降关中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等诸将 , 一直到了二年六月以后 , 水灌废丘 , 章邯才自杀 。 但在完全镇定关中之前 , 刘邦早已出函谷关与项羽交战 , 虽然在睢水惨遭失败 。 也就是关中不因函谷关失守而关中举关投降 , 章邯还是支持了数月以上 , 虽然后被败战 , 但项羽原先还是有时间有机会收复关中 。 这表示章邯不因函谷关失守而立刻投降 , 刘邦也不因得到函谷关而能阻挡项羽 。

再看刘邦当初入关中 , 渡河与南阳郡守相战 , 后来收降才无后顾之忧 , 得以后入关 , 并无遇到函谷关阻挡 , 反而是宛城的部队如芒刺在背 。 后来定关中后 , 派兵守函谷关 , 紧闭关门 , 结果项羽命黥布攻破函谷关 , 后来还火烧咸阳 , 这也是函谷关守不住的史例之一 。

后来的赫连勃勃的取关中 , 东塞潼关 , 南北断绝青泥及上洛 , 主力再围攻长安而得手 。 除了潼关无法阻止赫连勃勃的进入关中或包围长安 , 甚至突显出潼关与长安战场可以分别作战 , 也没有先攻潼关后就可同时取得长安的道理 。 相反的 , 攻长安与攻潼关变成两回事 , 彼此没有共存亡的绝对关系 。

向来皆以攻取潼关后才下长安的最大原因 , 其实是评估战势 , 既然连潼关都能攻破 , 长安也不惶多让 , 所以潼关的确为长安门户 。

若以魏延来作选择 , 不论意在不在潼关 , 长安问题应该比潼关更优先处理 。 一万名部队奇袭关中 , 出子午谷后就可到长安 , 除非再东行百里才可奇袭潼关 。 不解决长安 , 就只攻潼关 , 还是又攻长安 , 又袭潼关 , 甚至于会不会只取长安 , 就已惊动潼关?魏延的计划不只冒险 , 还有时间、地点、分兵的问题 。

潼关与长安的选择 , 对魏延来说 , 两个都很头痛 。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

六、期待配合

奇袭计划不保证一定成功 , 也不会毫发不伤 , 损失相当可观 。

汉尼拔越过庇里牛斯山奇袭罗马 , 率步兵三万八千名、骑兵八千匹和大象三十七头 , 根据波利比乌斯所述 , 走完全程到波河流域的部队 , 只有一万二千名利比亚步兵、八千名伊比利亚步兵以及不到六千名骑兵 。 不过西庇阿还是早汉尼拔一步抵达 , 虽然特雷比亚河战役罗马还是失败 。 罗马后来也采用「费宾战略」来防止迦太基 , 奇袭战术不能不考虑对方的反应 。

但魏延取长安远比攻潼关来得困难 , 无论是行军时间、潜行不被发觉、补给供应的程度 , 还有要造成奇袭的效果 , 没有一项是取长安比拔潼关来得容易 。 光是函谷关的「一线天」地形 , 狭窄仅容通行一车 , 不论东行或西向 , 就不是入侵军短期间可以拿下 , 奇袭的效果要打折扣 。 一但魏军惊觉 , 蜀军孤军会不会被形成关门打狗的不利形势 , 这就难说 。 也许韩信可背水一战 , 但街亭马谡也可兵溃众散 , 到底置死地会不会后生 , 依情况不同而有不同下场 。

魏延的奇袭不是不会成功 , 不过这需要对方高度的配合 , 先不论夏侯懋会不会临阵脱逃 , 还要对方无人防守 , 甚至还要积粮足食 , 然后长安才可威吓成功 。 当然 , 一般盗贼也同样可聚众围城 , 正如魏延故事 , 如果长安城如此容易攻陷的话 , 照理说长安应该屡受盗贼攻击才对 。 但是如果长安守将不配合的话 , 那么入侵军的下场不堪设想 。

晋文公卒后 , 秦穆公欲发兵偷袭郑国 , 结果在殽谷遭晋军攻击 , 还被晋兵俘虏三位秦将 , 秦兵再勇 , 虽名为偷袭 , 但其行军「且行千里 , 其谁不知?」殽谷就是后来的散关 , 位于长安以西 。 欲偷袭别人 , 反遭他人攻击(虽不一定由他人也采偷袭) , 但可见军事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 连有明君之称的秦穆公 , 善战的秦国士兵 , 也难逃失策及失败下场 。 若换成阿斗及屡败的蜀军 , 不知如何妙算必胜?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子午谷奇谋析论:谈谈魏延六项的基本假设// //

况且三国时的散关附近 , 还有陈仓等战略要塞 , 蜀军欲一路由西向东 , 先过散关、行经长安、再出潼关 , 谈何容易?不管别动部队有无阴袭长安得手 , 还有攻拔潼关的任务尚待完成 , 若能完成这样的形势 , 已属难事 , 而且全部期待对方配合 。

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敌人的配合 , 恰如与虎谋皮 , 完全不考虑虎爪的反应或抵抗 。

结论: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 一要认定长安守将必然逃亡(万一不逃...) , 二要长安军民亳无斗志(不围攻而拔城) , 三要长安防守不易(面临大军压境即望风而降 , 但魏蜀双方都应同样适用) , 四要孔明援军及时来援(要求过关斩将包括解决陈仓、散关等) , 五要攻克长安再东行潼关(两地相差百里) , 六要曹魏完全配合(以上缺一不行) 。

如果虎豹肯配合 , 人当然可以剥皮 , 就怕虎豹不按人的期待而反咬抵抗 , 人不但达不到目的 , 也会遭到伤害 。 假设虎豹看到人必然逃亡、毫无斗志及抵抗无效等完全配合 , 当然正如所料 , 人可与虎谋皮 。

总之军事问题不会简化到「敌将庸弱 , 攻之必逃」 , 或是「目标仅定潼关会师 , 即可完成攻取潼关」 。 魏延欲行韩信故事 , 也得详虑各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