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本月启用,可读懂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历史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本月启用 , 可读懂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历史

虎门镇执信公园对面的小广场上 , 悄然建起了一幢颇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建筑 , 让人不禁回想起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些老厂房 。 昨日 , 南都采访人员从虎门镇了解到 , 原来这些建筑的确是仿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座老厂房而建 。 而且这座老厂房对东莞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 , 它就是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 , 仿建老厂房式的建筑就是即将启用的“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本月启用,可读懂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历史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本月启用 , 可读懂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历史// //

计划建太平手袋厂纪念公园

太平手袋厂是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 。 太平手袋厂的引进 , 是虎门人敢为人先的历史见证 , 拉开了东莞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 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 为大力传承和弘扬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 虎门镇计划在执信公园(二期)地面建设太平手袋厂纪念公园 , 其中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虎门镇希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始地、创新精神的传承地 。

据虎门镇宣传文体局负责人介绍 , 今年7月 , 虎门镇委、镇政府成立了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建设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 , 启动了太平手袋厂陈列馆的建设工作 。 陈列馆的主体建筑设计、布展设计、资料收集和研究、物品征集、施工 , 历时5个多月 , 计划在本月向市民开放 。

“如何将这样一家企业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出来?陈列馆的设计定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 建筑的外观采用什么风格 , 周边怎样配套 , 采用什么样的建筑材料 , 色调怎样搭配 。 陈列馆内部展线如何规划 , 展厅如何布置 , 不同的展品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展示等等细节都要一而再再而三研究论证 。 设计方案、陈列文本甚至要讨论十几次、几十次 。 ”

前往澳大利亚采访当年投资港商

另外 , 太平手袋厂是一家集体企业 , 从1978年成立以来 , 至今已有41年 , 要短时间收集到与之相关的文件档案 , 难度可想而知 。 为了尽可能地找到当年与太平手袋厂相关的档案、文件及其它信息 , 陈列馆资料收集组翻遍了各种书籍 , 省市各种志书、年鉴、报刊等等 , 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相关信息 。

领导小组派人先后前往中央、省、市广播电视机构 , 中央、省、市档案馆、图书馆 , 东莞市组织、人力资源、工商、国资委等部门 , 以及东莞市二轻集团、虎门分公司等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召开老员工座谈会20多次 , 收集太平手袋厂有关的故事素材 。

为了查找当年太平手袋厂招聘启用的第一批农民工信息 , 领导小组还专门到江西瑞昌市进行寻访;为了采访当年的港商张子弥(太平手袋厂投资商) , 还委托机构前往澳大利亚对他进行录音录像采访 。

老员工:这台缝纫机只能留在虎门

虎门要建太平手袋厂陈列馆的消息传出 , 最为兴奋的莫过于当年工厂的老员工 。 当他们得知需要收集手袋厂的老物件 , 纷纷翻箱倒柜送来许多“老宝贝” 。 缝纫机、锁边机、线圈配件 , 还有各种不同款式的手袋……

太平手袋厂老员工苏秀仪家里有一台盛家牌缝纫机 , 是太平手袋厂引进的第一批电动缝纫机 , 也是苏秀仪当年在厂里上班使用过的缝纫机 , 工厂结业时 , 她买了下来 , 用来缝衣服、做手袋 , 一直使用到现在 。 曾多次有人提出高价收藏 , 她一直不舍得 。 得知陈列馆要筹建了 , 她毫不犹豫地捐赠出来 。 她说:“这台缝纫机只能留在虎门 。 ”

今年65岁的谭月娥是当年手袋厂踩平车速度最快的工人 , 她捐出一张当年的工会证 。 “为了鼓励员工多干活、快干活 , 当年香港老板还给出特别奖励 , ”谭月娥回忆 , 有一年她工资拿到了3000港币 , 老板奖励她去香港旅游 , “可惜我没去成 , 厂里便奖励了2000港币 。 ”离开太平手袋厂后 , 她搬过多次家 , 很多老物件都遗失了 , 这张工会证却一直珍藏着 。

据介绍 ,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将于本月正式启用 , 它位于虎门人民南路执信公园对面 , 连同雕塑广场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 , 主馆占地面积570平方米 , 将会以“场景化”“情景化”“互动信息化”等方式再现太平手袋厂当年情形 。

编辑:刘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