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 , 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 , 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

青山埋忠骨 , 魂归会有时

央广网10月29日消息(采访人员郝铮)“我们找了两代人 , 近半个世纪 , 终于找到爷爷的牺牲地……”国庆长假结束 , 在武夷山张山头无名红军烈士墓 , 一场特殊的红色历史教育正在进行 。 武警南平支队执勤三大队的官兵在这里现场聆听红军烈士潘骥的孙子潘迪渊讲述自己家族追寻先烈遗迹的故事 。

张山头村是一个只有11户人家的自然村 , 后山有一处庞大的红军无名烈士墓群 。 由于缺乏有力证据 , 这片红军墓群一直没受到关注 。 但是80多年来 , 红军先烈们战斗牺牲的故事却在驻地村民中一代代口口相传 。 清明祭扫、中元焚香一直没有间断过 。 2016年 , 张山头村民在后山劳作时发现了一块刻有“红军墓、三一立”字样的石碑 , 经过有关部门的考证 , 才最终确定这里埋葬的就是红军无名烈士 。 初步勘察得出 , 1343位无名红军烈士长眠在这里 。 与此同时 , 武警南平支队执勤三大队也把官兵带到这里 , 追寻先烈足迹 , 感悟红色征程 。 从此 , 这里成为官兵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 , 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

石头上刻着“红军墓、三一立”的文字

说起这位潘迪渊 , 武警南平支队执勤三大队大队长陈友云打开了话匣子:“和他一样 , 我也在追寻着这些英烈的事迹 。 ”2016年 , 官兵们第一次来到这座遍布整个张山头的无名红军烈士墓群 , 陈友云和战友们一样 , 心灵受到着强烈震撼 。 “为了了解烈士们更多的过往 , 我还经常去武夷山党史办等场所查阅相关档案 。 ”但是 , 当他翻开1983年编印的《福建省崇安县革命烈士名录》 , 发现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15位时 , 内心无比沉重 。

让陈友云想不到的是 , 在500里外的江西余干 , 一位红军后代潘迪渊 , 也在努力寻找着关于自己爷爷的一丝丝线索 。

潘迪渊的爷爷潘骥 , 曾经是闽北独立团的团长 , 根据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一书中描述和余干县文史资料记载 , 1931年潘骥在闽北地区梭驼扬作战时牺牲 。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 , 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

“沙渠洋就是梭驼杨 , 是我们这儿的土话 。 ”武夷山闽北革命纪念馆馆长罗永胜把这个重要信息告诉了潘迪渊 。 曾多次到武夷山寻亲的潘迪渊立即决定 , 再一次踏上前往武夷山的道路 。 在党史部门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 , 潘迪渊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爷爷 , 就在张山头千余名红军烈士中间 。

2019年清明节 , 得知整个情况的陈友云带着大队官兵 , 和潘迪渊一起来到这里 , 共同祭奠血洒张山头的千余名红军英烈 。

“爷爷 , 你听到了没有 , 就是因为‘梭驼扬’三个字 , 让我们找了两代人啊 , ”潘迪渊面对漫山遍野的红飘带 , 沉沉地跪了下去 。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 , 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

梭驼扬即武夷山沙渠洋村在当地方言中的读音 , 由于文字记载和地名读音的差异 , 导致潘迪渊及其父亲苦苦追寻了两代人 。 潘迪渊原本的期望是将祖父的遗骨带回江西 , 和父亲葬在一起 。 但当他站立在张山头村的高山上 , 环顾四周 , 眼泪夺眶而出 。 于是很快转变了念头:“爷爷和战友们已经化作了青山 , 这漫山遍野都是他的英魂 。 ”

几十年的寻亲终于等到答案 , 这个瘦小精干的江西汉子望着山林数度哽咽:“茫茫青山 , 爷爷的墓已无处可寻 , 让爷爷落叶归根本是父亲的期望 , 如今只能带回一抔土 , 让他和无名英雄们一同留在这里了 。 ”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 , 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

从江西余干到福建武夷山 , 正是因为红军后人和武警官兵的追寻 , 让张山头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 , 成为了全国的热词 , 沉睡在这里的无名烈士也因此而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

近代以来 , 牺牲的人民英烈约有2000万名 , 但仅有193万人留下了名字 。 或许还有很多如潘迪渊一样 , 因为当年战事而失散 , 却还在苦苦寻亲的人 , 他们的先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牺牲 , 他们为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 他们不该被历史所遗忘 。 “作为当代军人的我们 , 更应该红色基因好好传承下去 , ”陈友云说 。

永不迟到的祭奠 , 永不磨灭的传承

十一长假结束 , 武警南平支队执勤三大队官兵又一次来到武夷山张山头无名红军烈士墓 , 缅怀红军先烈 , 开展传统教育 , 用这一特殊方式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据了解 , 这是该支队开展“不忘初心 ,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 今年以来 , 该支队以张山头无名红军烈士墓为重要红色教育基地 , 传承红色基因 , 铸牢官兵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基础 。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 , 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

谈起官兵们三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瞻仰的情景 , 武警南平支队执勤三大队大队长陈友云依然记忆犹新:“那一天 , 在场的所有官兵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 ”

2016年清明节 , 官兵们第一次爬上海拔758米的张山头 , 祭扫这里的无名红军烈士墓 。 高大庄严的纪念碑、肃穆雅致的烈士陵园、四周盛开的鲜花 , 是官兵们脑海中最初的想象 。 但来到现场 , 所有人都诧异了 。

不到一米宽的山径两旁、杂草丛中 , 三块青砖、一个编号、一根红飘带 , 竟然就是一处红军墓冢 。 而一片竹条就代替了墓碑 , 没有姓名 , 也不曾有烈士的过往 。 “我还记得当山风拂过 , 漫山遍野的红飘带也随风舞动 , 就像看到当年的红军队伍一样 。 ”战士周昊说 。 清风呜咽 , 大地无言 , 和周昊一样 , 上千座无名红军墓给第一次来张山头祭扫的官兵们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 , 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

闽北革命纪念馆馆长罗永胜向武警官兵们介绍说:“截至目前 , 张山头共发现了1343座红军墓 。 他们许多牺牲时只有十六、七岁 , 很多跟随红十军入闽作战 , 家人都不知道他们牺牲在这里 。 ”

1928年至1935年间 , 红十军一部及红军闽北独立团官兵转战张山头地区 , 与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发生激战 , 千余名红军先烈长眠在这里 。

“这些英烈不该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那一刻起 , 武警南平支队的官兵们 , 内心都有这样一个坚定的想法 。 每逢新兵下队、老兵退伍等时机 , 支队都会组织官兵来此祭扫红军墓群 , 缅怀革命先烈 。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 , 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 , 支队官兵开始参与到张山头红军墓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中 , 持续投入力量和经费对红军墓群进行维护 。 在支队的大力协调下 , 目前 , 一条通往红军墓群的石板路已于国庆前开工建设 。 “前期我们已经把设计图纸送到了文保部门进行审核 , 以便更好地保护张山头红军墓群 。 在便利当地交通的同时 , 尽量不破坏墓群的原貌 。 ”南平支队政委赵勇介绍说 。 支队还十分关心张山头老区人民的生活情况 , 克服张山头地势险要 , 交通不便等困难 , 定期派出医疗队上山巡诊 , 送去日常所需的药品 。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福建现1000多座红军墓 , 其中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 //

“我患高血压好多年了 , 幸亏有战士们送来降压药 , 帮我控制住了病情 。 ”张山头村民 , 79岁的张牵英老人告诉采访人员:“每当看到他们 , 我就觉得是当年的红军战士又回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