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的巨额财富从哪里来?来源于三个方面

战国时期 , 各国贵族和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 掀起了一股“大养食客”之风 , 有地位的人 , 家中往往养着一些食客 , 也称门客 。

当时 , 地位越高的贵族和大臣 , 家中所养的食客人数就越多 。 据《史记》记载 , 战国四公子中 , 孟尝君和信陵君养有“食客三千人” , 平原君“客盖至者数千人” , 春申君也是“招致宾客数千人” 。 另外 , 秦国的吕不韦既有食客三千人 , 又有家僮万人;嫪毐也有食客千余人 , 家僮几千人 。

然而 , 养食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并不仅仅是只要养着这些人 , 让他们平时吃饱穿暖就行 。 根据《史记》记载 , 贵族养食客 , 除了解决食客基本的温饱问题 , 还要经常举办宴会和馈赠钱物来聚拢这些人 , 让他们一心一意的追随自己 。

总之一句话:养食客是极其烧钱的活动 , 一般人玩不起 。


战国四公子的巨额财富从哪里来?来源于三个方面

战国四公子的巨额财富从哪里来?来源于三个方面// //

战国时期的贵族生活

战国四公子以及吕不韦、嫪毐等人的家中都养着几千食客 。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 , 按照今天的货币数额计算 , 即便每个人一年花费10万元(这不算高吧) , 养三千人的话 , 每年至少也得花个3亿左右 , 仅凭他们的工资是肯定养不起的 。

那么 , 他们养食客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得从战国时期的“封君制(侯)”说起了 。

战国时期 , 随着郡县制的建立 , 中央集权逐渐替代了以往贵族按等级占有土地进行统治的制度 , 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力量 , 同时还产生了一些新兴贵族(如吕不韦、嫪毐等) 。

这时 , 统治者又不能把贵族给完全得罪了 , 毕竟很多时候需要他们支持自己 。 因此 , 统治者为了弥补和拉拢这些贵族 , 又不得不给他们一些实际利益 , 这样就产生了“封君制”(也有封侯的 , 但性质差不多) , 我们熟悉的战国四公子就是封君制之下的产物 。


战国四公子的巨额财富从哪里来?来源于三个方面

战国四公子的巨额财富从哪里来?来源于三个方面// //

战国钱币

既然被封了君 , 有了爵位 , 自然就有了一定的特权 , 这个特权主要是体现在经济上 , 可以使他们富有起来 。 战国四公子养门客的钱 , 就来自于这里 。

总的来讲 , 封君(侯)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权 。 首先 , 战国时代的封君者有在封地征收租税的特权

当时的封君都有封地 , 封君者有以封地范围来收税的 , 也有以封地内的户数来收税的 。 比如 , 齐国的孟尝君“封万户于薛” , 齐国封田单为安平君 , 后又“益封安平君以夜邑十万” , 又如吕不韦封为文信侯 , “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 这些是以户来收税的 , 食邑多少户 , 就有收这个地方多少户的税的特权 。

再者 , 秦孝公封卫鞅“于商十五邑 , 号为商君” , 秦惠文王“封(张)仪五邑 , 号约武信侯” , 那商鞅和张仪就是以他们封地的范围来收税 , 所封的地方不管又多少户 , 只要在封地范围内 , 都是他们收税的对象 。 另外 , 这些封君者在经营工商业中也有免税的特权

战国时期 , 商业已经开始发达起来 , 出现了很多的大商人 , 比如吕不韦就靠“往来贩贱卖贵 , 家累千金” 。 在任何时代 , 只要经商就要向政府交税 , 但封君的人往往却可以“得其金节则毋征” , 就是说经商不用交税 。

但要指出的是 , 这个特权不是每一个封君者都有的 , 拥有的人并不多 , 一般战国四公子这样的顶级贵族才拥有 。 这样一来 , 一些封君者要么自己经商赚钱 , 要么利用自己的特权和大商人搭伙经商 , 按我们今天的话说 , 就是利用自己的特权 , 从大商人这里获得“干股” , 做无本钱的买卖 , 通过这个方式赚取暴利 。


战国四公子的巨额财富从哪里来?来源于三个方面

战国四公子的巨额财富从哪里来?来源于三个方面// //

孟尝君画像第三 , 封君者往往放高利贷谋取暴利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 战国时期已经很流行放高利贷了 , 封君者手中有大量的资金 , 养食客又需要大量的支出 , 当然不会不涉足这个“不太道德”的行业 。

例如 , 孟尝君因“邑入不足以奉宾客 , 故出息钱于薛 , 得息十万钱”(《史记·孟尝君列传》) 。 就是说孟尝君因他封地的税收不足以承担起他养食客的支出 , 于是在自己的封地“薛”放高利贷 , 一次就得到了十万钱的利息 , 这可以说是暴利了 。

总的来说 , 战国时期封君者养食客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以上三个方面 , 这些也是封君者主要的特权了 。 需要指出的是 , 战国时期的封君者没有自己封地的行政管理权和兵权 , 因此一旦在朝中失势 , 就不能为所欲为 。 这也说明 , 统治者虽然给了他们一些特权 , 但也在防着他们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