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从姜太公到齐桓公,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公元前1046年 , 武王伐纣得天下 , 论功行赏将两位最大的功臣姜子牙和周公旦分别分封到了齐、鲁二地 , 自此齐国诞生 。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从姜太公到齐桓公,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 , 从姜太公到齐桓公 , 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

一开始齐的封地并不算大 , 或者说整个西周初期各诸侯国的封地都不大 , 齐国只是今天山东的北部而已 。 后来随着一些列事件的演变齐才发展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从姜太公到齐桓公,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 , 从姜太公到齐桓公 , 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

由于周公旦是周武王亲叔 , 不按功劳、只论亲疏的话 , 自然是周公胜于姜太公 , 于是周武王在安排身后事的时候 , 令周公旦摄政 。 当初灭商的时候 , 由于商纣王勇猛过人、勤于开疆扩土 , 在百姓间威望极高 。 而周人趁纣王出征期间借机攻下殷都 , 怕殷商百姓不服 , 于是周武王听取周公旦的建议 , 让“殷人治殷” , 将商纣王之子武庚分封到殷 。 周武王封完觉得不放心 , 就在殷地周围又封了三个诸侯国 , 安排自己的三个亲兄弟管理 , 目的就是为了监视武庚 。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从姜太公到齐桓公,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 , 从姜太公到齐桓公 , 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

结果周武王一死 , 周公旦摄政 , 武王的这三个兄弟不干了 , 他们都觉得自己才有资格 , 不应由周公旦摄政 。 武庚赶紧抓住这个时机 , 将本来用于监视自己的三国策反 , 共同组成令反周同盟 , 史称——三监之乱 。 恰巧西周此时又遇到淮河南岸的淮夷叛乱 , 周公旦独臂难支 , 想起了自己的“老战友”姜子牙 , 想借子牙之力 , 恢复国家安定 。 于是给齐国下了一道摄政令:“东至海 , 西至河 , 南至穆陵 , 北至无棣 , 五侯九伯 , 实得征之” 。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从姜太公到齐桓公,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 , 从姜太公到齐桓公 , 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

那意思这一片区域内虽然有其他封国 , 但是唯独你齐国有征伐他们的特权 , 五侯九伯都是你的下属 。 这既是周公旦对姜太公的信任 , 又是通过封赏换取齐国内部稳定、外部帮助中央征讨反叛的政治手段 。

这一改变一诸侯国地位的事件意义非常重大 , 因为在此之前的夏商二朝 , 诸侯一直是仅次于君主的存在 , 朝中大小官员皆在其下 , 而不像进入封建王朝后中央宰相、三省六部、钦差皆大于地方官的制度 。 正是由于有了这次变革 , 从西周开始有了仅次于君主 , 又高于普通诸侯的“诸侯王” , 齐国正是开此先例者 。 而”诸侯王“正是后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前身 。

自齐国从一个“西周建朝第一功臣封地”变身为”东方大国“之后 , 便开始了与周边诸侯国的征伐之路 。 首当其冲自然是西周初期“第二大功臣封地”的鲁国 。 姜太公后裔经常与鲁国展开战争 , 后来西周灭亡 , 东周王室衰微 , 原本大国只能降服小国 , 另其成为自身附庸已经是最大的能耐 , 到了东周 , 无需周王室同意便可凭实力吞并一个较弱的诸侯国 。 试问东周实力哪家强?中国山东找齐国 , 到公元前689年的时候 , 齐襄公吞并了齐鲁之间的牟国 , 打开了进入鲁国的门户 。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从姜太公到齐桓公,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 , 从姜太公到齐桓公 , 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

正欲大举伐鲁之时 , 齐襄公被朝中大臣谋杀 , 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逃到鲁国避难 , 齐襄公的二弟公子小白逃到莒国避难 。 第二年齐国内部平复叛乱 , 鲁国借口帮公子纠登基出兵攻打齐国 。 作为交战国的齐国自然不会认同鲁国手中的这张“人质牌” , 他们早已从莒国请回公子小白登基 , 并一举击败鲁国的入侵 , 小白是为——齐桓公 。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从姜太公到齐桓公,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春秋第一霸主的根基 , 从姜太公到齐桓公 , 齐国的诞生与特权// //

接下来的春秋战国历史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 自齐桓公第一个称霸之后 , 陆续各强国开始出现霸主 。 而这一切的走向正是由于当初西周建立之时 , 姜太公在国家中的地位 , 这一崇高的地位定要封于富庶之地 , 而他的能力又必然会封到需要治理的“夷”地 , 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地区便是沿海的“东夷”齐国也就出现了 。 后来又是由于姜太公的地位、威望和忠诚度 , 令周公旦不得不在国家危难之时请他出山 , 而这个“请”字又率先附加了给于齐国崇高地位的特权 。 这才为齐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地位基础 , 后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又将这个本来就强大的诸侯国推向了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