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绍先绪,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事业绍先绪 , 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事业绍先绪 , 源流裕后昆

——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高生元

白茂自然村属于宁国市霞西镇霞西村 , 历史上称白凡坑 。 北宋时期 , 汤氏家族就已迁居于此 。

一、白茂汤氏源流

宁国霞西《银峰汤氏宗谱》记载 , 宁国霞西白凡坑汤氏得姓起源于商朝 , 商朝的建立者为商汤 , 商汤为得姓始祖 。

据《姓氏起源》载 , 汤姓系出子姓 , 始祖成汤 , 以谥号为氏 。 成汤 , 帝喾之子契十四世孙 , 姓子 , 名履 , 又名天乙 。 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 , 由于爱护百姓 , 施行仁政 , 深得民众得拥护 , 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 , 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 。 灭夏建商后 , 定都毫 。 死后谥成汤 。 其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 , 成为汤氏 。

商汤后裔的一支迁徙到四川 。 延续至唐代 , 汤渊任职宣州刺史 , 退休后因喜爱宣州洪林 , 遂定居洪林 。 约在北宋时期 , 传至四世 , 徽公迁徙至宁国县南三十里南川之地居住 , 地名为汤村 。 传至十世 , 汤村遭受火灾 。 汤元傑迁琴山(今名霞西)之府祝定居;汤元仪迁琴山白凡坑定居;汤元僐迁东湖定居 。 之后 , 汤氏后裔有迁往琴山仁自村以及万福米坞、青龙罗林等地居住的 。


事业绍先绪,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事业绍先绪 , 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

二、白茂村落建筑特色

白凡坑 , 取“清楚明白 , 平常普通”之意 。 从琴山杨门口向西行进 , 道路蜿蜒曲折 , 处处青山绿水 , 约走八里路程 , 到达白凡村 。 此地四周群山怀抱 , 北有海拔438米高的银山尖 , 东有御屏山 , 西有白埌坪山、西山 , 南有青山 。 一条龙溪从银山尖山脚由北向南流经村庄 , 另一条凤溪从白埌坪山脚由西向东流经村庄 , 汇合于村东南 , 称龙凤溪 , 溪水蜿蜒曲折 , 经龙凤桥流向中津河 。 银山尖山势高拔、雄伟 , 左有菩萨眼泉水 , 四季长流;右有朝天洞奇境 , 深不可测 。 银山尖又称为银峰 , 为白凡村之镇山 , 故谱名为《银峰汤氏宗谱》 。

白茂村有着极好的地理位置 , 加上合族而居 , 清代中期封建时代宗族制度高度发展的凝聚力和长期以来提倡勤劳俭读 , 立德行人 , 所以“人和万事兴” 。 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 , 在这种优厚的经济基础上 , 村落所修建的徽派民居群以及汤氏宗祠属于宗族的代表建筑 。 解放后 , 白凡坑改名为白马坑 , 20世纪80年代末改名为白茂 。 汤氏在白茂村繁衍昌盛 , 至今已传承至39世 。


事业绍先绪,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事业绍先绪 , 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

白茂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 , 村庄占地面积85亩 。 村居图呈Y形 , 村落四面环山 , 且山势平衍、得体 , 两水汇合于村前 , 村口有龙凤桥、五显庙锁护 , 地理环境优美 , 似陶渊明笔下的桃源胜境 。 物产丰饶 , 盛产毛竹 , 元竹 , 木材 , 茶叶 。 明清以来 , 村民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皮纸 。 20世纪70年代 , 白茂有百余人从事皮纸制作 , 至今 , 仍保留皮纸作坊一处 , 有30人会制作皮纸 。

村落房屋依山顺水 , 就地势自然形成 。 主要有两条街道 , 呈南北走向 , 一条从村中穿过 , 另一条与溪流平行 。 街道略显弯曲 , 引人入胜 。 青山 , 溪水 , 古桥 , 石板道路、老屋形成了徽式古村的完美结合 。

村落中道路由青石板铺设 , 略高出地面 , 石板拼接有序 , 缝隙错落有致 , 清晰美观 , 村庄古拙朴质 。 街道两旁民居前后略有错落 , 各展风采 , 给人以赏心悦目、造型优美的深刻印象 。

白茂村落现有清代至民国时期建筑的完整民居15幢 , 宗祠1幢 , 民居残墙断壁基址10余处 , 古石桥2座 , 古井2口 , 庙宇2座 , 生产皮纸作坊1处 。 建筑平面有沿街开敞式和内天井式 , 建筑结构有二进二厢、三进三厢 , 注重进深 , 即“前面通街 , 后面通园”的格局 。 基本上家家都是由前院与后园以及正房、厨房、厕所、猪栏、柴房(杂房)组成 , 其中正房布局几乎都是一个样:中间是堂心 , 两边是房间 , 房间和堂心前面都有天井 , 天井两边是过厢 。 这种入内深邃、连续几进的房屋结构形成了农家房屋可居住、可堆放农作物、可饲养牲畜的多种用途特点 。


事业绍先绪,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事业绍先绪 , 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

房屋之间均有马头山墙封护相隔 , 屋面盖小青瓦 。 房屋采用砖木结构 , 以梁柱为骨架 , 外墙砌扁砖到顶 。 在挑檐、挑枋下 , 通常装有鹅颈轩 , 既起支撑、牢固作用 , 又起装饰效果 。 房前有五、六尺宽的走廊 , 走廊两端用砖砌到顶 。 房屋与房屋之间虽并排连接 , 但不处在一条直线上 , 大都是略微错前错后 , 均有砖墙突出 , 和邻家相隔 , 这样既使各家互不干扰 , 又有自立门户之感 。 村落、村民与地理(风水)、气候、溪流、山脉、树木、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融 , 人与人之间和睦和善 。

三、汤氏族谱及排行

《银峰汤氏宗谱》的纂修 , 最早于大元至正甲申年(1344)冬月 , 由裔孙汤寿之撰写《汤氏宗谱序》 。 二修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孟秋月 , 由翰林院编修、会元、宣城同宗汤宾尹撰写《重修汤氏世家族谱序》 。 三修于清康熙壬申年(1680)端阳月 , 由赐进士第、内翰林院庶吉士、教习满书、钦授内府给事、宣城阮尔询撰写《汤氏族谱序》 。 四修于清乾隆庚午年(1750)仲冬月 。 五修于嘉庆十三年(1833)孟春月 , 由赐进士第、特授宁国县教谕、登仕郎刘平九撰写《汤氏重修宗谱序》 。 六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巧月 , 由宁国县廪生洪范撰写《汤氏重修家谱序》 。 银峰汤氏宗族堂号为“慎德堂” 。

现存《银峰汤氏宗谱》 , 纂修时间为清光绪二十七年巧月 , 为第六次所修 , 共计四卷 。


事业绍先绪,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事业绍先绪 , 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上)// //

卷之一为新序 , 旧序 , 族谕 , 凡例 , 家规 , 修谱名目 , 领谱字号 , 卷号 , 目录 , 排行字样 , 祠堂图 , 像图 , 始祖府祝、白凡世系 。

卷之二为东湖、罗林、米坞世系 , 府祝元傑公至芳字派世纪 。

卷之三为白凡元仪公至功字派世纪 。

卷之四为白凡烈字至百字派世纪 , 东湖 , 罗林 , 米坞世纪 , 白凡、府祝阴阳二基图 , 诗 , 赞 , 叙 , 跋 。

谱牒告成之际 , 清代附贡生葛峥嵘作《咏谱》诗 , 曰:

因遭兵燹 , 人丁寥落 , 谱牒残缺 , 名讳古迹遗漏无存 。 予闻言白凡山水桥庙 , 代作俚语数句 , 记载谱后 , 与汤氏子孙观者须知此耳 。

家藏旧谱已多年 , 赖有斯人续是篇 。

支派独分元宋后 , 根源直溯汉唐前 。

相期天地同悠久 , 一任沧桑屡变迁 。

昭穆分明皆记载 , 子孙世代永留得 。

排行

汤氏排行引

爵位之有品职 , 与氏族之有排行 , 故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 欲知爵位之尊卑大小 , 但观品职之攸分;欲辨氏族之高曾伯仲 , 只问排行之先后 。 顾一族之一族排行 , 非品职之合 , 天下为一定也 。 故凡修谱 , 昭穆不失其伦 , 子孙藉以为序者 , 皆赖排行之有定位也 。 今我汤氏宗谱各房派下世系虽同 , 排行字样各别 。 有咸丰年间会议重修谱规 , 十世起加元字排行 , 各房照一样遵行 。 今议重修告竣 , 照旧规 , 其排行二十四字句新添十六字 。 嗣后 , 子孙命名务依行取 , 庶此闾族党之间 , 岁时伏腊 , 冠婚丧祭 , 莫不循循有序、允称礼让遗风焉 。 谨将四字歌十句特大书刊于右 。

旧新排行字派

元胎于质 , 肇作有商 。 世昭淳厚 , 允协吉祥 。 诗书流泽 , 功烈含芳 。 百福俊尚 , 克振家邦 。 兴隆毓秀 , 瑞锡荣昌 。

(作者系宁国市小学退休教师 ,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